美国为何如此高调恭维中国?美国贸易官员格里尔直言:世界上除了中国,谁都不可以对美国关税说“不”,否则后果很严重!
格里尔曾在电视访谈中表示,全球各国中只有中国能对美国关税举措说不,其他国家若反抗,会面临更严厉报复。这话反映美国贸易策略的单边主义。2018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印度钢铝出口征25%关税。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出口额锐减,损失数亿美元。印度商务部决定对美国杏仁和摩托车加征关税,作为反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回应,将关税提至35%。印度最终调整政策,避免更大损失。类似,对加拿大钢铝加征关税后,加拿大对美国威士忌和奶制品征税。美国把关税从25%拉到35%。加拿大钢铁出口下滑,通过美墨加协定修订,做出妥协。2025年,特朗普加征加拿大非USMCA货物35%关税,加拿大维持25%反制关税,但多数贸易豁免。
中国情况不一样。2018年,美国对中国数千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国大豆和汽车征对等关税。中国经济规模大,产业链全,能自给自足,转向其他市场。美国农场主损失大豆订单,汽车业订单减少。消费者面对涨价商品。贸易战让美国企业在中国份额降,供应链成本升。2020年签第一阶段协议,缓解部分紧张。2025年,关税一度升到145%和125%,但5月降至30%和10%,延长90天评估。中国推动区域经济伙伴协定,扩展贸易网。格里尔承认,与中国对抗代价高,美国无法轻易施压像对其他国家那样。
贸易战后,美国对印度维持高压。2025年,特朗普签令,加征印度25%关税,因买俄罗斯石油,升到50%。印度通知WTO,拟对7.6亿美元美国进口征报复关税。印度出口结构调整,缓解冲击,但贸易逆差问题持续。美国坚持双边谈判,印度寻求多边解决。加拿大方面,2025年加征25%关税,引发新争端。加拿大对美国钢铝保持25%反制,覆盖29.8亿美元进口。双方用美墨加协定框架,加拿大开放更多市场,避免全面对抗。中国坚持对等,继续多边合作。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税调整,但紧张未消。美国强调与中国对话,避免重启大战。
格里尔继续当贸易代表,推动美国优先议程。他参与2025年对欧盟和日本谈判,焦点转技术出口管制和供应链重塑。国际上,他强调关税是公共政策工具,结束旧全球秩序。特朗普关税生效后,平均税率超17%,最高自大萧条以来。贸易伙伴兴趣转向美国市场,但潜在通胀和增长阻碍存在。法院可能挑战部分关税合法性。全球贸易战影响深远,各国调整策略应对。这事说到底,实力决定话语权。美国对中国态度转变,不是善意,而是算过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