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自己的投资起点,巴菲特曾坦言,年轻时的他一度沉迷于“捡便宜”的游戏。那时的他

周仓与商业 2025-08-11 22:49:14

回望自己的投资起点,巴菲特曾坦言,年轻时的他一度沉迷于“捡便宜”的游戏。那时的他像个在街头搜寻废弃烟头的拾荒者,执着于寻找那些股价跌破净值、估值低到尘埃里的股票。在他看来,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哪怕是经营惨淡的公司也值得入手——毕竟“用五毛钱买一块钱的东西”,听起来总是稳赚不赔。 但这条路很快让他尝到了苦涩。那些被他视为“廉价宝藏”的公司,大多深陷经营泥潭:有的管理混乱,内耗不断;有的行业萎缩,增长乏力;有的甚至暗藏财务雷区,随时可能引爆风险。巴菲特后来形容这种投资就像“驾驶一艘不断漏水的船”,你必须时刻忙着舀水自救,却永远无法驶向真正的远方。他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打理这些“便宜货”,最终的回报却远不如预期。 这场持续20年的摸索,直到他遇到查理·芒格才迎来转折。芒格用一句点醒了他:“宁可用合理的价格买伟大的公司,也不要用便宜的价格买平庸的公司。”这句话像一道光,照亮了巴菲特的投资迷雾。他终于明白,真正的投资智慧不在于追逐“低价”,而在于发现“价值”——那些拥有强大护城河、优秀管理层、持续盈利能力的伟大企业,才是能穿越周期、创造复利的核心资产。 从此,巴菲特彻底告别了“捡烟蒂”式的投机,转向了对优质企业的长期持有。从可口可乐到苹果,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到华盛顿邮报,他的投资组合里装满了“伟大公司”的名字。而这段从“贪便宜”到“识珍宝”的蜕变,也成为了投资史上最经典的成长故事,提醒着每一位投资者:比起价格的高低,企业本身的质地,才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

2 阅读:87
周仓与商业

周仓与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