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印度再发生战争会输的很惨,为什么这样说呢?巴基斯坦已经飘了,并且飘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难怪很多网友都说“现在的巴基斯坦简直不是一般的飘”。 现在的巴基斯坦经济情况,说一句捉襟见肘并不为过。政府每年都得向国际金融组织要钱,财政收入不少都用来还老账。 国家口袋本来就不鼓,这样的日子下,再想把大把的钱拿去搞军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再先进的战机,没有稳定的维护和训练投入,也飞不出几次就成了摆设。如果连机库里的飞机都不能保证天天能上天,那一两场“以少胜多”的漂亮仗,再多来几回也顶不住。 相比之下,虽然印度本身也有不少乱七八糟的社会矛盾,不过经济规模有目共睹。这些年来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国防预算每年也都创下新高。 比起巴基斯坦,印度的钱多得更能经得起战场上的消耗。 即使部队里的装备来自各个国家类型不一,但只要烧得起油、换得起零件,还能不断开工厂造飞机造导弹,这份底气不是小国能比得上的。 经济之外,更让巴基斯坦头疼的是国内始终不消停的安全问题。西北边境的极端组织反复在制造麻烦,南方的分裂势力也时时搅局。 政府和军队的关系也总是紧张,一有风吹草动,国家决策就会慢半拍。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哪里还能抽出所有精力全力对抗外部冲突?有时候麻烦不是外边的敌人,而是家里那几个“拖后腿”的问题。 其实历史已经提醒过巴基斯坦一次了,上世纪70年代,巴基斯坦在东部暴力镇压内部矛盾,结果印度趁乱出手,巴基斯坦部队兵败如山,东巴直接变成了独立的孟加拉国。 当时自信满满的决策者,以为靠军队能平稳局面,忽略了百姓的反感和外部压力。 战争失败不是因为没有好武器,而是家里已经乱成一锅粥,根本没法一心对外。这教训短短几十年过去,依然历历在目。 不少人对这次巴基斯坦空战的小胜拍手叫好,但一次小小的胜利能带来一时的士气高潮,可真到大规模、长时间的硬碰硬,不稳定的供给、有限的后勤和持续的人员消耗会成为不可承受的重压。 一个国家如果指望用有限的精锐装备,去撬动体量大得多的对手,久了必然力不从心。 所以有没有足够的钱和资源?国内是不是团结一致?装备能不能持续增加?这些才是决定国家胜败的底层答案。 一次漂亮胜仗,并不能掩盖整个国家的短板和弱点。真正让一个国家强大的,永远是稳妥的经济基础、内部团结和脚踏实地的清醒。 毕竟战争既考验胆量,更考验谁能在漫长而艰难的对抗中挺得住。
巴基斯坦“漂了”!8月10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次
【5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