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没有铁饭碗!网传阿里“扫地僧”多隆离职,程序员不能写一辈子代码!多隆本名叫蔡

尉迟红 2025-08-12 10:06:46

根本没有铁饭碗!网传阿里“扫地僧”多隆离职,程序员不能写一辈子代码!多隆本名叫蔡景,2000年8月1日那天,背着一台老式电脑走进阿里巴巴,成了公司第一个敲键盘的人。后来马云神秘兮兮地拉他进小黑屋,说一个月内要搞出个“淘宝”,还要把买卖、论坛、搜索全都塞进去。多隆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就敲,敲出了中国电商的半壁江山。那几年,别人睡觉他敲代码,别人休假他还在敲代码,淘宝的搜索引擎几乎是他一个人修修补补跑了四年。 2014年公司上市,他成了合伙人,身价一下冲到26亿,可每天仍旧穿着T恤、趿着拖鞋,在工位上噼里啪啦敲键盘,职级都顶到P11了,手下却没管一个人,名片上连“经理”俩字都没有。大家把他当神,因为他证明了“只爱写代码”也能在阿里活成传奇。 可就在今年8月1日,整整25年零一天后,这位“码神”在内部系统里把状态改成“退隐江湖”,相当于默默收拾键盘走了。没有欢送会,没有媒体长枪短炮,只有同事们在网上哀嚎:“连多隆都退了,我们还能写几年?”消息一出,整个程序员圈子像被泼了一盆冰水——原来再大的神,也终究要关电脑回家。 网友们炸锅的方式很直白。微博热搜底下最高赞的评论是:“我以为多隆能写到八十岁,结果他先撤了,我三十五岁就心慌慌。”知乎上有人自嘲:“人家P11财务自由,说走就走;我P6背着房贷,走都不敢走。”还有小红书上的小姐姐感叹:“当年我就是因为多隆才学计算机,现在他走了,信仰塌房。”最扎心的一条留言是:“他不是退休,是被时代劝退,毕竟新技术一浪接一浪,老神仙也要喘口气。” 其实多隆的故事根本不是孤例,而是千千万万打工人的放大镜。对程序员来说,35岁就像一道隐形的门,门这边是“性价比高的年轻人”,门那边是“贵且慢的中年人”。多隆能撑到25年,是因为他是开山元老、技术图腾,可就算这样,也挡不住身体、精力、家庭、公司战略的多重夹击。 普通程序员没股票、没光环,一旦项目被砍、部门被合,再出去找工作,简历上写着“十年Java经验”,HR却问:“能加班到凌晨三点吗?”仿佛年龄不是资历,而是原罪。 其实不止程序员,大厂运营、产品经理、甚至工厂老师傅,都在遭遇同样的尴尬:工龄越长,工资越高,裁起来却越快;想转行,年轻人便宜又听话;想降薪,房贷车贷又卡着脖子。于是很多人年过三十就陷入“不敢辞、怕被辞、辞了没人要”的三重焦虑。 多隆的离开之所以让人唏嘘,是因为他曾是无数技术人心中的“安全绳”——大家告诉自己:只要技术够硬,就能像他一样写一辈子代码。如今安全绳断了,大家才发现,原来没有谁真的能靠一门手艺躺平到退休。 时代跑得太快,AI写代码了,低代码平台来了,连老板都换了一批更年轻的。普通人能做的,除了拼命往前追,还得学会边跑边学、边学边存粮,把身体、存款、人脉都攒成救生圈,以防哪天突然被浪打下水。 多隆不是被谁赶走,而是主动把舞台让给后来人,这种“事了拂衣去”的潇洒,恰恰说明他早已超越了“打工”二字。 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还没到能潇洒转身的位置,只能在工位上继续敲下一行代码、做下一张报表。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少年时我们崇拜传奇,中年时我们学会接受自己只是路人甲。但路人甲也有路人甲的活法——多攒点钱、多学点新东西、多顾好身体,哪天真的被时代甩下车,至少还能有口热饭、有张软床、有再出发的力气。

0 阅读:3321

评论列表

文明牛

文明牛

11
2025-08-12 16:51

尼玛这么高身家 随便创业玩不行

用户10xxx46 回复 08-12 20:19
为什么要创业。环游世界不香

用户33xxx58 回复 08-12 21:18
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当钱多的花不完了,为什么还要工作[并不简单]

用户10xxx28

用户10xxx28

6
2025-08-12 18:13

几十亿身家还会敲代码吗

试运维

试运维

4
2025-08-12 18:28

贩卖这种焦虑有什么用?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分数线降了吗?

风和日丽

风和日丽

4
2025-08-12 18:48

人家自己创业去了,几十亿身家想玩啥玩啥

用户15xxx32

用户15xxx32

2
2025-08-12 20:55

不要以为几十E真就只是几十个小目标,这么多还创个毛线业啊人家家大业大了干点啥不香啊,回老家盖个庄子每天逗猫遛狗钓鱼不香吗

坏的有点帅

坏的有点帅

2025-08-12 21:16

不创业。小日子过得悠哉悠哉的,一创业,还不知道活成啥样子。。。

尉迟红

尉迟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