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十四亿人?”美国大使放下狠话:只要中国不听话,不低头,就要断粮断油,让十四亿人挨饿受穷! 这样的话一说出来,舆论哗然。但很多人也清楚这样的威胁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但今天的中国早不是原来的样子。 美国之所以敢这样说,很大程度上是觉得中国在能源上对外依赖较大。他们押注中国大量石油进口是沿着海上运输,马六甲海峡好像成了对中国的“咽喉”。 但只要仔细看看中国这些年的布局,会发现情况早已不同。陆上油气管道连通俄罗斯和中亚,每年源源不断地把能源送到中国各地。 同时,和中东伙伴的合作持续加深,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也让中国更能掌握主动。 而且国内原油产量在不断增长,保障了国内能源至少三成的需求。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快速推进,道路上的电动车越来越多,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的比重也大幅提升。美国还想着用过去那套“卡脖子”手段,实际上的效果正在逐步减弱。 美国曾把中国的饭碗看做弱点,但中国每年粮食总量不断攀升,人均储量早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米和面这些主食,基本上都出自自家田里。南方产的大米不仅稳稳满足国内,还能出口到亚洲其他国家。 虽然在大豆、玉米方面仍有进口,但其中大部分是用作养殖饲料,而真正端上居民餐桌的进口粮其实不多。 在大豆这种曾经高度依赖进口的品类上,中国的采购早已不再单靠美国。现在七成以上的大豆来自巴西等南美国家,美国的份额已经一路下滑。 前段时间,中国还在短短几天内,从巴西扫货,把一大波大豆搬进国内粮仓。不仅有多路供应,多年的国家储备也早已把底线守牢。 外部供给不再是唯一来源,中国的朋友圈也越交越广,不止与巴西,俄罗斯这样的新兴合作伙伴不断加入,绿色供应链协议打得火热。 国内生产和全球合作双线发力,面对单边威胁时,中国完全有底气从容应对。 与这些布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自身的焦虑和被动。随着中国采购减少,美国农民难以为继;而美国政府陷入“制裁”和“补贴”的反复循环中。 一面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一面对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多,实际上他们也在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依靠封锁和卡断供应维持霸权的路越来越窄。 用威胁“让十四亿人断粮受困”已无法改变中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上的主动权。现在真正需要担心的,反倒是那些对中国市场充满依赖的国家。 说到底,美国旧式威胁背后暴露出的不仅是他们对华焦虑,还有对失去主导权的恐慌。 但时代变了,中国早已不再被任何外部势力牵着鼻子走,别人说什么不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路要越走越稳。
“饿死十四亿人?”美国大使放下狠话:只要中国不听话,不低头,就要断粮断油,让十四
古木过去
2025-08-12 12:15:40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