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为什么加入土耳其的可汗战斗机计划? 明眼人都知道,巴基斯坦和中国在 JF-17 战斗机项目上合作多年,手里早就攒了不少中国战机的技术参数,现在加入土耳其计划,说是联合研发,实则是想把中国 J10C 的飞控逻辑、雷达算法往可汗战斗机上套。 毕竟巴基斯坦空军常年用着中国战机,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可比土耳其深多了,真要论起实际操作经验,土耳其那些工程师怕是得靠边站。 而埃及这些年一直在中东军购市场上四处张望,之前从法国买了阵风战机,又从俄罗斯弄了苏 - 35,可总觉得没掌握核心技术,土耳其搞可汗计划时,埃及一琢磨,自己在非洲的军事实力得撑起来,要是能掺和进这个项目,既能从土耳其那里学点儿组装技术,又能借机把自己手里那些西方战机的维护数据当筹码,说不定还能在合作中掺点中俄的技术思路,这不就等于多了个技术整合的路子?反正埃及有的是石油美元,投点钱换个技术入场券,怎么看都不亏。 印尼更有意思,这些年一直想当东南亚的军工老大,之前跟韩国合作搞 KF-21 战机,结果发现韩国人把核心技术捂得严严实实,自己除了出钱啥也捞不着,转头看土耳其,可汗计划喊着 “联合研制” 的口号,听起来比韩国敞亮多了。 印尼心里打着小算盘:自己手里有荷兰留下的航空制造底子,再拉上土耳其,说不定能把欧美淘汰的航电技术改改用到可汗上,到时候东南亚国家要买战机,自己还能当个二道贩子,既赚了钱又涨了面子。 说起来,土耳其这步棋走得也挺妙,自己在航空领域本来没多少积累,F-35 项目还被美国踢了出去,急着找补回来,拉上这些国家,表面上是联合研发,实际上是想借别人的技术补自己的短板。 巴基斯坦带中国技术,埃及带欧美维护经验,印尼带东南亚市场资源,这不就等于把各方的家底都凑到自己这儿来了?土耳其还能借着这个项目摆脱对美俄的依赖,在中东和中亚刷一波存在感,算盘打得隔着黑海都能听见。 而且,这些国家心里都清楚,单靠自己搞五代机基本没戏,中国的歼 - 35 不对外转让核心技术,美国的 F-35 又附带一堆政治条件,俄罗斯的苏 - 75 还在画饼,土耳其的可汗计划虽然技术起点低,但门槛也低啊,花钱就能入伙,还能以合作方的名义接触到各方技术,这不比求着大国卖整机划算?就算最后搞出来的战机性能一般,至少能攒出一套自己的生产线,以后维修保养不用再看别人脸色,这对于想摆脱军事依赖的国家来说,吸引力可不小。 但这些国家的算盘打得再精,也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中国的技术可不是菜市场的白菜,说拿就能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涉及军用雷达、飞控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出口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巴基斯坦虽然在JF-17项目中掌握了部分技术参数,但要把这些技术转移给土耳其,还是需要中国的书面许可。 这场国际军工圈的技术暗战,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知识产权的博弈,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建立的技术优势,不可能被几个中转站轻易瓦解,但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国际合作中,技术安全的篱笆必须扎得更紧!
巴基斯坦又被耍了!他们以为把枭龙全套技术交给土耳其,以为能换来兄弟价,结果202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