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急了:中国稀土太干净,他们没借口了! 原来,当中国把稀土采收率干到95

掘密探索 2025-08-12 23:46:37

德国媒体急了:中国稀土太干净,他们没借口了! 原来,当中国把稀土采收率干到95%、固废利用率飙到85%、排放直接砍六成时,西方才发现——环保牌打不动了。 德国媒体以前最爱干的事,就是举着矿区照片喊“中国稀土污染全球”,说中国矿区是“毒湖”“癌症村”。 可他们打死不提:全球90%的稀土加工技术专利在中国手里,德国自己连一座完整的稀土冶炼厂都没有,连废旧稀土回收都得找中国帮忙。 结果中国甩出一组数据:包头稀土矿用“选矿-浸出-萃取”一体化技术,把采矿利用率从10%提到95%,废渣里的稀土能回收85%,污染排放比欧美标准还低。 更打脸的是,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曾和中国科学院合作搞废旧稀土回收,德国媒体愣是没报道,反而造谣“中国垄断资源”。这波操作,活脱脱“自己打自己脸”。 中国稀土产业的环保突破,说白了就是技术碾压。过去三十年,中国砸了上千亿研发资金,专攻三大难题: 1.绿色挖矿:南方稀土矿用“原地浸矿”技术,地表破坏面积少70%,采收率提到95%。 2.清洁炼矿:用“钙热还原-熔盐电解”技术,废气排放砍60%,部分环节零污染。 3.循环利用:建了全球首个稀土产品追溯系统,废旧磁铁回收率90%,形成“挖-炼-回收”闭环。 反观西方:美国内华达州稀土矿因为放射性污染被环保组织叫停;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加工厂,放射性物质超标430倍,被全球骂得狗血淋头。 西方还在为“环保合规”扯皮时,中国已经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筑起技术壁垒——这标准严到连欧美企业都直呼“玩不起”。 德国媒体的焦虑,本质是地缘政治的失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破5000万辆,每辆特斯拉得用4.5公斤稀土;风电装机容量2TW,每台风机得用600公斤稀土。 德国奔驰、法国空客80%的稀土依赖中国,结果中国突然调整策略:收紧出口配额、加强全流程管控、推动“技术换资源”合作。 西方这下慌了。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曾喊“联合俄罗斯削弱中国垄断”,结果发现俄罗斯西伯利亚稀土矿开采成本是中国的3倍,还没加工技术。 更搞笑的是,日本三井物产从中国废玻璃里提稀土,把90%的污染留在中国,自己却拿着“绿色认证”要求中国承担碳足迹追溯义务——这不就是“既要占便宜,又要立牌坊”吗? 西方总爱标榜“环保正义”,但数据不会骗人:美国科罗拉多州稀土矿的放射性废料填埋场,面积抵200个足球场。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污染,让当地癌症发病率飙300%。 而中国为全球稀土消费承担了79.6%的环境成本,却只拿到21%的经济收益。 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逻辑,才是真正的“环境霸权”。 更搞笑的是,中国推动稀土循环利用时,德国媒体骂“技术封锁”;中国建追溯系统保障供应链安全时,他们又喊“破坏全球化”。 说白了,在资源博弈里,环保从来不是目的,而是抢地盘的武器。 中国用三十年把“稀土白菜”炼成“战略王牌”,不是为了欺负谁,而是告诉那些习惯“躺着赚钱”的西方:现在规则得听掌握核心技术的人的。 德国媒体发现中国稀土太“干净”时,他们真正怕的,或许不是环境问题,而是中国终于学会了用他们最擅长的方式——定规则、立标准,来守护自己的利益。这场较量,才刚开场呢。

0 阅读:3802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00

用户17xxx00

26
2025-08-13 07:43

稀土价格还得涨啊!涨价挣的钱用于环保治理。

复方甘草片 回复 08-13 13:47
出口减一半价格就能涨三倍,让高纯度稀土永磁金属比照劳力士价格。

新鲜

新鲜

6
2025-08-13 14:04

对某些国家出口稀土应该搞阉割特供版,纯度只能给20%的,条件摆在那儿爱买不买的请便。

合弦

合弦

4
2025-08-13 11:17

稀士第一,赚钱了吗???!!!

用户10xxx37 回复 08-13 12:15
需要的时候,我有而你无,这就比赚钱更重要[得瑟]

商旅会林 回复 08-13 17:37
黑狗子你在质疑,问谁呢?

商旅会林

商旅会林

3
2025-08-13 17:35

西方都是双标狗

用户13xxx01

用户13xxx01

2
2025-08-13 12:08

中国污染,自己弄去呀,,,

宅男

宅男

1
2025-08-13 14:33

中国稀土价格应该高于黄金100倍才合理

刘安宁

刘安宁

1
2025-08-13 17:21

卖不上价格全白搭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