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上位之后,一直觉得江宁织造府曹家很有钱,于是在雍正5年抄了曹家,花了3个月时间盘点了曹家家产,结果发现银子没抄出来,反而抄出来了100多张当票和欠条。 雍正这皇帝也算是个仁君,然而在雍正五年的腊月十五,他刚看完一份八百里加急奏折便怒气横生。 江南总督范时绎的密报,详述江宁织造曹頫“暗移家产、图谋隐蔽”之罪。 而雍正当即准备下令:“江宁织造曹頫,革职抄家,严拿家属!” 这纸诏书,很快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 此刻的江宁织造府内的曹頫尚不知大祸临头,正为年关将至的债务焦头烂额。 而关于这场灭顶之灾的导火索,竟是一件褪色的石青缎褂。 几个月前,雍正皇帝穿着这件江宁织造进贡的新衣,不料染料竟在龙袍上晕染开来,留下污迹。 这位以严苛、节俭著称的皇帝勃然大怒,这种偷工减料简直就是对皇权的蔑视、怠慢。 他当即下旨,罚没江宁织造曹頫全年俸禄,连带苏州织造高斌也被罚俸半年。 这惩罚看似不重,却让大家都能看出雍正已经没那么重视曹家了。 雍正并未就此罢休,严令内务府彻查褪色根源。 调查结果问题出在运河运输途中,水汽侵蚀导致丝料受损。 雍正随即下旨,所有江南贡品改走陆路进京。 这道旨意,对习惯水路运输、精于水运打点的曹家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因为,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更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到了五月,圣旨再临江宁,这一次命曹頫亲自押运一批御用龙袍走陆路进京。 时值隆冬,曹頫押运着皇家贡品,行走在官道上。 行至山东长清县驿站,曹頫或许是出于习惯,竟按旧例向驿站索要“例银”。 他万万没想到,此举正撞在雍正大力整顿吏治的风口浪尖上。 山东巡抚塞愣额闻讯后,立即以“勒索驿站”的罪名,将曹頫锁拿进京,特别严肃强调曹頫是三家织造的“领头人”。 这时候,雍正正愁之前的事找不到清算的借口。 这份奏折简直就是让曹頫撞到枪口上了。 而曹頫被圈禁候审,他想不通为何雍正会因索要区区驿站“例银”这等“芝麻小事”,就如此大动干戈? 曹家世代忠良,祖父曹玺是康熙帝乳母之子,父亲曹寅是康熙帝的手足。 他更不知,这仅仅是雍向曹家下毒手的第一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曹家的滔天巨债,早在康熙盛世的光环下就已悄然累积。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四次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 为接驾这无上荣宠,曹寅也就是他伯父倾尽所有,修建富丽堂皇的行宫,置办山珍海味的筵席,搜罗奇珍异宝作为贡品。 每一项开支都如同无底洞,康熙心知肚明,却只口头催促,甚至默许曹寅挪用织造府库银填补窟窿。 仅康熙四十八年,曹寅与苏州织造李煦就亏空库银三百余万两! 康熙五十四年,又查出曹寅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 曹寅、李煦虽曾兼理两淮盐政,试图弥补亏空,但终究是杯水车薪。 曹寅父子病逝后,这债务便落在了过继子曹頫的肩上。 雍正登基时,国库空虚,仅存银八百万两。 这位以“铁腕”和“追缴亏空”著称的新君,开始对官员贪腐和财政漏洞深恶痛绝。 其实,他对曹家并非没有给过机会。 曾下旨宽限三年,命曹頫补足亏空。 然而,二十多万两白银对早已被掏空的曹家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 曹頫东挪西凑,变卖家产,还是不完这大窟窿。 圈禁期间,曹頫密信家中,试图转移部分财产。 这一举动被雍正安插的内务府眼线察觉,密报御前。 雍正震怒,这一次他决定新账旧账一起算,抄家的圣旨下达了。 雍正六年正月十七日,江宁织造府大门被砸开了。 江南总督范时绎率官兵,将府邸围得水泄不通。 那时,十三岁的曹雪芹紧攥着母亲的衣角,惊恐地看着官兵们翻箱倒柜,将家中器物一一贴封。 六十年织造世家的显赫与荣华,在年关前被彻底变成了曾经的历史。 抄家的结果,却让雍正大跌眼镜。 房产十三处计四百八十三间,田产十九顷余,奴仆百余口。 外间欠款三万二千两,以及整整一百多张当票和欠条! 曹家表面风光,内里早就别掏空,只剩下一个空壳。 所谓“江南豪富”,竟沦落到靠典当度日的地步。 雍正反复查验清单,他本想抄没巨资填补国库,结果却发现曹家非但无钱可抄。 而这一切的本质原因就是,接驾自己的父亲康熙皇帝所致! 为彰显“仁政”,也为了掩盖过去,雍正将抄没的房产、人口尽数赏给了隋赫德,只留给曹家老小北京旧宅的十七间半破屋容身。 更讽刺的是,驿站案最终核定曹頫需赔款四百四十三两银子。 身无分文的曹頫,竟被套上六十斤重的木枷,在京城街头示众乞讨,直到乾隆登基大赦才得以解脱。 这场始于龙袍褪色、终于家族倾覆的悲剧,深深烙印在少年曹雪芹的心中。 他目睹了世态炎凉,中年潦倒后,隐居西山黄叶村,写下了不朽巨著《红楼梦》。 一件龙袍的褪色,最终洇染开的,是整个曹氏家族的血色黄昏。 主要信源:(人民政协网——康熙帝宠爱的曹雪芹家族 为何到了雍正帝被全部抄家)#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雍正上位之后,一直觉得江宁织造府曹家很有钱,于是在雍正5年抄了曹家,花了3个月时
永不言败傲苍穹
2025-08-13 16:27:03
0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