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脚踏两只船”? 最近网上关于巴基斯坦的讨论挺热闹:一边和中国高调宣布要搞高科技、航天合作,一边又和美国打得火热,陆军元帅阿西姆·穆尼尔一个月跑两趟美国,还和特朗普吃了顿饭,更有人翻旧账,说巴基斯坦把中国军工技术卖给土耳其,甚至可能“打包”给美国。 这操作让不少人直犯嘀咕:巴基斯坦到底是在玩平衡,还是脚踩几条船?中巴合作,到底是咱们“出血”援助,还是真能双赢? 以前大家对中巴合作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中国出钱修路建电站”的阶段,比如中巴经济走廊修的公路、港口、电站,确实给巴基斯坦解决了大问题。 20多万个就业岗位,卡洛特水电站发的电能满足全国15%的用电需求,但现在的合作早升级了,现在是“一起搞技术、一起赚钱”。 比如航天领域,巴基斯坦的遥感卫星01星是中国帮忙发射的,用来监测国土、防灾减灾,巴基斯坦的航天员马上要进中国空间站,未来还可能跟着咱们去月球。 更关键的是,双方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核电这些高科技领域也在深度合作,中国帮巴基斯坦建国家级人工智能中心,培训工程师,还出口“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技术标准全是中国说了算。 这种合作并非“中国出钱、巴方白拿”。巴基斯坦提供市场、人才与部分配套资源,中国输出技术和标准,双方携手开拓第三国市场。 比如“枭龙”战机,巴基斯坦不仅买,还参与研发,甚至和土耳其合作升级五代机,但发动机、航电这些核心部件还是中国把控,利润分成也是“中国四成、巴方六成”。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中国技术不外泄,又让巴基斯坦能赚到钱、升级产业。 至于巴基斯坦和美国的互动,其实是为了“活下去”,巴基斯坦经济全靠外援撑着,外汇储备就380亿美元,欠中国的债就有230亿。 美国虽然总骂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但关键时刻还是会给钱、给援助,甚至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帮巴基斯坦说话。 比如今年6月,巴基斯坦和美国签了石油开发协议,第一次买美国原油,既省钱又能刺激经济;穆尼尔访美,谈的也是贸易和安全合作,还签了关税减免文件。 巴基斯坦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就像一个人同时拉着两个朋友的手,不是不信任,是怕摔跤。 它不能完全倒向中国,否则美国就不给钱了;也不能完全倒向美国,否则印度会欺负它,中国也会觉得被背叛,说白了,小国在大国中间混,得学会“端水”。 网上有人说“巴基斯坦把中国技术卖给土耳其”,这事得掰扯清楚,2023年,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合作搞五代机,巴方确实分享了“枭龙”的生产经验,但发动机、航电、雷达这些核心技术还是中国把控。 土耳其的KAAN五代机虽然能造了,但关键部件还得从中国买;印尼最后选土耳其的KAAN,是因为土耳其答应“本地组装+技术转让”,而巴基斯坦只能卖整机,没配套服务,这更多是市场策略,不是技术泄露。 中国在军贸领域向来“留一手”:只教你怎么组装,核心部件必须从我这买,就像你买了辆汽车,我可以教你换轮胎,然而发动机与变速箱必须由我方供货。即便巴基斯坦和土耳其掌握了整机制造技术,其核心部件仍依赖中国,如此一来,利润的大部分依旧归中国所有。 中国的歼-35E这些高端产品,主攻高端市场,技术永远领先一代;枭龙作为中端产品,利润主要靠卖导弹和后期维护,这部分还是中国企业说了算。 中巴合作走到今天,早不是简单的“援助”或“买卖”了,中国需要巴基斯坦当“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打通中东和非洲市场;巴基斯坦需要中国的技术和投资,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独立,这种合作,本质是“利益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然,巴基斯坦“左右逢源”确实让中国有点不舒服,但这也是小国的生存之道,中国不用太敏感,更不用因噎废食,只要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只要合作模式能双赢,巴基斯坦的“灵活”反而能帮中国在外交上缓冲压力。 未来中巴合作的关键,是“信任升级”,中国可以继续开放高科技领域,但得把技术管控得更严,巴基斯坦也得更透明地分享合作成果,别让外部势力钻空子,毕竟在国际舞台上,中巴这对“铁哥们”,只有手拉得更紧,才能走得更稳。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巴基斯坦将境内最大油田的开发权交给美后,美在打击俾路支武装组织
【28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