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给中国长脸了!”浙江,21岁女大专生为了证明自己,不比本科生差,竟然决定参加国际烘焙师大赛,最终,她成为中国唯一女烘焙世界冠军,她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诀:5年揉面上万次,每天训练12小时。网友:行行出状元,并不只有本科才能出息人! 维也纳颁奖大厅的聚光灯突然聚焦在五星红旗上时,21岁的包佳千正望着胸前的金牌出神。 这个来自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的女孩或许没想过,自己手中的面团会成为改写故事的笔。 在第53届UIBC国际青年烘焙师大赛上,她不仅让"中国"二字首次与该项赛事的女性冠军头衔相连,更用带着三星堆纹路的面包和龙井茶味的慕斯,让世界读懂了东方的味道。 凌晨五点的烘焙房总先于校园苏醒。 五年间,浙江商业技师学院实训楼的感应灯总为同一个身影亮起。 操作台上堆叠的面粉袋换了一批又一批,记录温度的笔记本写满三本,而包佳千指尖的茧子厚了又薄,薄了又厚。 那些被烤盘烫出的水泡、被冰面团冻裂的伤口,在反复愈合中结成坚硬的铠甲。 就像她面对 "大专生能有多大出息" 的窃窃私语时,从未停下的揉面动作。 上万次重复的揉捏摔打,最终变成肌肉记忆里的精准刻度。 当别的选手还在比拼发酵时间的毫秒之差,这个浙江女孩已悄悄换了赛道。 她将三星堆青铜纹样的神秘韵律,织进面包的肌理。 把西湖烟雨的朦胧意境,凝在巧克力雕塑的留白处。 就连江南清晨的龙井茶香,都被细细研磨,藏进慕斯的夹层。 评委们或许不懂三千年的古蜀文明,却能从面包的编织纹路里触摸到东方的秩序之美。 尽管未曾踏足西湖,也能在那口清雅里尝到山水的味道。 这块金牌的分量,在人社部最新发布的数据里显得格外清晰。 二季度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已达2.5,不少企业拿着三十万年薪却招不到能修进口烘焙设备的技术员。 而在包佳千的母校,这样的故事正在批量生长。 有人靠酱菜手艺入选非遗名录,有人把3D打印玩进传统模具设计。 职业教育的旷野上,越来越多年轻人正走出自己的路。 如今杭州灵隐寺的荷花刚绽出新叶,包佳千已将金牌锁进抽屉。 烘焙房的醒发箱里,新一轮面团正在悄然膨胀,像极了那些凌晨三点不熄的灯光,在发酵的微热里,酝酿着更多关于热爱与坚守的可能。 当"职业教育法修订"成为热搜常客,当"技能中国行"的海报出现在城市地铁,这个用面团征服世界的女孩或许已经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 “真正的赛道从来不在别人的目光里,而在自己日复一日的掌心里。”
“太给中国长脸了!”浙江,21岁女大专生为了证明自己,不比本科生差,竟然决定参加
和安说娱乐
2025-08-14 17:42: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