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想要保护普京?就在普京抵达阿拉斯加前夕,至少5艘中国的破冰船,已经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阿拉斯加附近的北极海域,在那里进行北极航道航行与科学考察。 阿拉斯加海岸线外,美军C-130J的例行巡逻向来枯燥,直到雷达屏幕上亮起一片不速之客。飞行员降低高度,望远镜里的景象却让整架飞机的空气都凝固了。 离美国本土不足150海里,一支由至少五艘大型破冰船组成的中国船队正破冰前行,船身上的五星红旗在北极的寒风中异常鲜明。领头的,正是全球顶尖的“雪龙2号”。美军海岸警卫队随即紧急出动,全程紧盯,几天后,普京将踏上这片土地,与特朗普举行一场十年未有的“北极峰会”。 峰会的举办地,阿拉斯加的一处联合军事基地,早已是全球焦点。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在欧美一轮轮的制裁下,俄罗斯经济绷得紧紧的,普京急需一个外交突破口。 而峰会的选址本身就带着点历史的玩笑意味:这片沙俄曾经卖掉的土地,如今成了美国看管俄罗斯的前哨。为了这场会面,美俄双方的安保罕见联手,基地周边50公里划为禁飞区,F-22战机和爱国者导弹系统枕戈待旦。 对普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虽然美国不是国际刑事法院(ICC)的成员,但顶着“战争罪嫌疑人”的帽子深入美国腹地,没点政治胆量是办不到的。而他的对手特朗普,动机同样强烈。美国为了援助乌克兰已经砸下上千亿美元,国内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大。 他迫切需要在竞选承诺和现实之间找个台阶下,只要能促成停火,哪怕是默认俄罗斯“领土换和平”的方案,也足以被他包装成一场值得大书特书的外交胜利。 不过,这场美俄“二人转”从一开始就让欧洲盟友心里发冷。有消息说,特朗普和普京打算来一场不带翻译、不带顾问的“闭门密谈”。这种把旁人全撇开的架势,让法国、德国嗅到了被出卖的味道。 他们急忙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任何谈判都不能把乌克兰晾在一边。可惜,这份声明显然拦不住两位主角上演一出可能改写欧洲安全格局的大戏。 就在全世界都盯着这场峰会的时候,那五艘中国破冰船的出现,给这幕紧张的剧目添上了一层更复杂的背景音。中国官方的说法一如既往的四平八稳:船队只是在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执行正常的科考任务,测测海底地形,采点冰层样本,完全符合国际法。 旗舰“雪龙22号”排水量近1.4万吨,能在1.5米厚的冰层里来去自如,船上先进的声呐和钻探设备,摆明了就是要掌握北极第一手的关键数据。但在美国军事分析人士看来,这么一支先进的船队,在这么要命的时刻开到自家门口,用“巧合”来解释未免太天真了。 这背后,是“冰上丝绸之路”的巨大诱惑。北极航道一旦全面打通,世界贸易地图就得重画。从中国到德国汉堡,走北极能缩短4600公里,集装箱船的航行时间能省下将近一个月,光是油钱和人工成本一次就能省上百万美元。 更关键的是,它能绕开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这些随时可能被地缘政治卡脖子的老路。谁先摸透了这条航道的脾气,制定了通行的规则,谁就在未来的全球贸易里占了先机。 而在这场竞赛里,美国的短板格外刺眼。俄罗斯有超过40艘极地舰船,包括核动力破冰船,是名副其实的北极霸主;中国也后来居上,拥有了四艘现代化破冰船。 反观美国,能拿得出手的重型破冰船只有一艘老掉牙的“北极星”号。所以,面对中国的船队,美军除了派飞机盯着,几乎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反制办法。 所以,这场冰海上的相遇,其实是一次算计精准的信号。首先,这是做给美国看的。中国用一种完全合规的非军事方式,宣告自己在北极的存在感,提醒华盛顿:讨论北极的未来,中国已经是牌桌上一个你绕不开的玩家。 其次,这也是对普京的策应。在普京深入“虎穴”谈判的时候,中国在地理上遥相呼应,无形中帮他在谈判桌上增加了些底气,也巩固了中俄在北极航道开发上的默契。 说到底,中国的这次行动,并非只为了某次会晤或某个人,而是服务于其多极化世界格局的长期战略。通过开辟这条新的贸易走廊,北京正试图建立一个更多元、更平衡的全球贸易体系。 因此,阿拉斯加的这场峰会,表面看是美俄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场子,实际上因为中国的加入,成了一场北极地缘格局重塑的预演。
中国想要保护普京?就在普京抵达阿拉斯加前夕,至少5艘中国的破冰船,已经浩浩荡荡地
烟雨评社
2025-08-16 10:15:06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