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17岁的小战士,牺牲在了老山前线,他并没有立功受奖,有的只是墓碑上“烈士”两个字,可是您的精神我们会永远铭记,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您血染的风采。 一九八六年五月,老山前线那叫一个热闹,炮火连天跟放鞭炮似的。十七岁的小战士吴光辉,跟着侦察小队出去溜达,结果半道上撞上了敌军的大部队,火力猛得跟不要钱似的。战斗中,身边的战友一个个跟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了,可这家伙愣是跟打了鸡血一样,拼死拼活地干架。最后,一枚炮弹嗖的一下在他旁边炸了,他也就这么壮烈地倒在了血泊里。 炮弹炸开那会儿,吴光辉口袋里还揣着半块压缩饼干,贴身的衣袋里藏了张全家福——妹妹扎着羊角辫的笑脸早被血浸透了,可眉眼还是弯弯的。战友们把他埋进临时挖的土坑,雪一盖,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来不及立,只有个木头牌子草草刻了“烈士”俩字。 你说憋屈不憋屈? 这娃才17岁,搁现在还在网吧打游戏呢,他倒好,扛着枪钻热带雨林去了。老家安徽淮河边上长大的野小子,七岁就敢跳急流里捞人,参军体检时瘦得像豆芽菜,硬是靠一百个俯卧撑让招兵的闭了嘴。上了前线更疯,画阵地草图用烧焦的木棍,炮弹砸过来先扑过去盖住新兵,自己胳膊哗哗淌血还咧嘴笑:“划破点皮,省得洗脸了!” 可这么个活蹦乱跳的人,牺牲了连个军功章都没混上。档案里就一行“执行任务阵亡”,陵园墓碑光秃秃的,连张照片都找不着。当年跟他一块儿冲锋的老兵,三十多年后回到老山,在阵地旁种了棵木棉,花瓣红得像少年流的血。 这事儿越想越不对劲儿——凭什么出生入死的英雄,非得靠“立功受奖”才能被记住? 指挥所里写报告的笔杆子,比战壕里啃泥的战士更懂牺牲吗?吴光辉们用命换来的和平,反倒让某些人学会了用勋章标价英雄。现在刷短视频的年轻人,十个有八个不知道老山在哪儿,更别说记得这个17岁的愣头青。 更扎心的是,连他长啥样都快成谜了。全网疯传的那张“遗体照”,军装浸透血污,可仔细看番号番号——第14军40师118团番号都对得上,脸却被弹片毁得看不清。有人非说是摆拍,呸!你家孩子舍得用一身血窟窿摆拍?墓碑冷冰冰的“烈士”俩字,兜不住少年滚烫的魂啊! 咱们得琢磨透了:纪念英雄不该是数勋章的游戏。吴光辉们没拿到奖状,可他们早把信仰刻进国土了——木棉花年年在老山烧成火,那就是共和国给他们的勋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年仅17岁的小战士,牺牲在了老山前线,他并没有立功受奖,有的只是墓碑上“烈士”两
海边观潮客
2025-08-16 17:25: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