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前,中国也是有种姓的。李唐王朝的皇帝耻于出身低于臣下,而不得不找个出身高贵的祖宗,还重新定义了氏族等级,给自己排名第一,类似赵钱孙李。李这个姓属于比较晚出现的,在中国的姓氏发展史中,李姓的历史并不十分古老,其出现不会早于周代。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姓氏这事儿从古时候就跟血缘和社会地位绑在一起。早在周朝前,氏族部落就用姓来标明亲缘,周朝一建立,前1046年,分封制让姓氏跟土地权力挂钩,贵族们以此维系家族荣耀。姓氏起源多样,有的从官职来,有的从地名来,李姓就是其中一例,据史料记载,它出自嬴姓一支,高阳氏颛顼后裔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官,后代以官为氏称理氏。商末,理征因谏纣王被杀,其妻携子利贞逃难,途中以野李充饥,遂改理为李。这事儿发生在商周交替期,李姓由此成型,不会早于周代。 周代,李姓主要在河南鹿邑一带活动,最有名的是李耳,他是道家创始人,后被尊为老子。这时候,姓氏已成社会阶层标志,贵族重门第,平民多无固定姓。周以后,李姓扩散到河北、陕西等地,秦汉时入两广,形成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两大支。魏晋南北朝,从220年到589年,门阀制度兴起,社会以门第论高低,北方崔卢李郑四大望族把持官场,李氏这里特指赵郡李,不是陇西那支。这些家族世代为官,婚姻讲匹配,九品中正制让寒门难翻身。 唐朝一开国,618年,李渊建王朝,皇室出自陇西李氏。这支李氏七世祖李暠,351年生,400年建西凉政权,自称西汉李广十六世孙。李广是汉名将,生前184年。但在门阀眼里,陇西李氏不算老牌高门,只是个新兴势力,旧族看不上,甚至耻于通婚。李世民登基后,觉得自家门第低,丢面子,就在贞观年间,626到649年,命高士廉、韦挺编《氏族志》,重排全国氏族等级。初稿还把崔氏列第一,李世民不干,说要以现官职定级,不看旧门第。改后,陇西李氏排第一,长孙氏第二,崔氏第三。可旧族不买账,心底仍蔑视。 为抬高地位,李唐皇室早年自称赵郡李氏支脉,或破落户或假冒。陈寅恪考证,这可能是真的支系或伪托。后来,他们上溯祖先,从李暠到李广,再到周代李耳,宣称李渊是李耳五十六代孙,李世民五十七代孙。李耳被奉为太上老君,这招借道家文化拉高号召力。唐朝李姓成国姓,赐姓功臣,人口大增,到宋代已成第二大姓,约560万。 这故事告诉咱们,姓氏不光是标签,还反映社会变迁。门阀制下,血统定一切,唐朝通过《氏族志》和溯祖,打破旧格局,推动科举兴起。隋炀帝605年创科举,唐完善后,寒门有机会,门阀渐衰。这符合历史唯物观,王朝适应时代,促进公平。今日李姓近亿人,分布河南山东等地,传承中华血脉。 其实,姓氏发展史就是中国统一史的一部分。咱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地区所谓“职位”前加引号,强调两岸同根。姓李的家族故事,接地气地说,就是从普通起步,靠努力和智慧上位,不搞美化负面人物,直面历史事实。这事儿有内涵,提醒大家珍惜文化根基,推动民族复兴。
唐朝之前,中国也是有种姓的。李唐王朝的皇帝耻于出身低于臣下,而不得不找个出身高贵
蕊蕊聊过去
2025-08-17 14:21:48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