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0订单先别签!”8月13日,工信部直接点名腾讯、字节、阿里,要求书面解释为何还要买英伟达。 H20芯片是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芯片,性能大概是他们旗舰产品H100的15%左右,主要用于垂类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美国之前对高端芯片出口中国设了限制,H20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特供版”。不过今年4月,美国突然加码限制,连H20也不让卖了,导致英伟达一下子损失了几十亿美元的库存。 可到了7月,美国又突然松口,允许H20恢复出口。这一紧一松之间,其实反映了美国在技术封锁和商业利益之间的纠结。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推动芯片自主化,华为的昇腾910B就是典型代表。虽然昇腾910B的单芯片性能还比不上H20,但通过集群技术,它的整体算力已经能达到英伟达A100集群的91%左右。 像DeepSeek-R2这样的大模型,就是用昇腾910B训练出来的,而且成本比用英伟达芯片低了97%。这说明国产芯片在特定场景下已经具备了竞争力。 那为什么腾讯、字节、阿里还要买H20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生态问题。 英伟达的CUDA生态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成熟的软件工具链。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迁移到国产芯片的生态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短期内成本很高。 其次是性能需求。虽然昇腾910B在集群性能上表现不错,但在某些对单芯片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比如实时视频处理、高并发AI推理,H20还是更有优势。 另外,美国虽然恢复了H20的出口,但要求英伟达把对华销售H20的收入拿出15%上缴美国政府。这相当于美国在通过经济手段继续控制中国的技术供应链。 工信部这次点名三大公司,其实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在关键技术领域,不能过度依赖外国产品。 过去几年,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国家大基金三期就有3440亿元,专门支持芯片制造、材料、封装等关键环节。 从政策层面看,中国正在构建一个从设计、制造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比如政府采购标准中,明确要求芯片必须符合国产密码模块的相关规定,这就是在为国产芯片铺路。 不过,企业的选择也有自己的苦衷。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发展很快,对算力的需求是刚性的。如果国产芯片的供应不稳定或者性能不达标,他们可能会面临业务停滞的风险。 比如今年2月,H20的价格一度因为需求激增而上涨了10万元,这说明市场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短期内难以改变。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已经从技术封锁转向了市场控制。他们一方面允许H20出口,另一方面又通过税收政策削弱中国企业的采购意愿。 同时,美国还在推动中东等地区建立以美国技术为核心的AI生态圈,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孤立中国的技术发展。 但中国也在积极应对。除了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中国还在推动AI技术的应用落地,通过实际场景的验证来提升国产芯片的竞争力。 比如天津港的无人化码头,就是用昇腾芯片集群来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效率比传统方式提高了很多。这种应用场景的拓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国产芯片的技术迭代。 工信部这次的行动,其实是在平衡短期需求和长期战略。 短期内,企业可能需要依赖英伟达芯片来维持业务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必须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既要保证当前的速度,又要为未来的冲刺储备能量。 工信部点名三大公司要求解释采购H20的行为,是中国在科技自主道路上的一次主动出击。它既反映了中国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也体现了推动国产替代的决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技术自主、生态构建和市场博弈将是关键。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百度现在估计连呼吸都是错的。曾经和腾讯阿里平起平坐,现在市值不到腾讯的1/1
【141评论】【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