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年,努尔哈赤突然驾崩,一场惊心动魄的帝位争夺战在后金的朝堂上演!手握重兵

书山墨客 2025-08-21 14:50:12

1626年,努尔哈赤突然驾崩,一场惊心动魄的帝位争夺战在后金的朝堂上演!手握重兵的代善,本来已经胜券在握,却因为自己亲生骨肉的背叛,眼看着皇太极登基,他们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当时的代善手握正红旗和镶红旗,这两支精锐的队伍力量很雄厚,他的长子岳托与三子萨哈廉统领着这些部队。 代善曾被立为太子,享受着很高的威望,他从16岁起就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在乌碣岩、萨尔浒等战役表现卓越,获得“古英巴图鲁”称号,努尔哈赤也曾经赞扬过代善的军事与治国才干。 然而,代善的名声并不是特别好,他曾与庶母传出一些绯闻,使他与努尔哈赤心生嫌隙。 努尔哈赤甚至因此质疑他未来治理八旗的能力,这为代善的继承道路增加了很大的阻碍。 皇太极掌控正黄旗与镶黄旗,又有索尼、图赖这些大臣的扶持,加上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生母孟古哲哲出身叶赫那拉氏,地位很尊贵。 两黄旗大臣坚定支持“先帝之子”继承,甚至表示以死相随。 皇太极还控制了正白旗,他与多尔衮兄弟所辖的两黄旗有合作意向,这股潜在的军事联盟一旦形成,力量将很强大,大家也都在观望,不敢轻举妄动。 在权力交接的一开始,代善确实占了上风,朝堂形势看似对他很有利,但在关键时刻,他的大儿子岳托私下拜见皇太极,并且公开支持皇太极继位,这一举动,直接震动了整个朝堂,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岳托明确说出“国不可一日无君”,他称赞皇太极的才德与能力,岳托的公开支持,使得代善面对长子的立场,陷入了犹豫和困境。 同时,大政殿内的气氛变得异常地紧张起来,莽古尔泰一向和与皇太极关系不好,在会议上竟然直接拔起刀来,幸好阿敏及时制止了他,但现场的气氛很不好,似乎会有大战爆发一般。 这时,两黄旗大臣已佩剑站在殿上,索尼带领护军站在皇太极身旁,他们向大家证明自己拥护皇太极的决心。 面对眼前的局面,代善只能长叹一声,他主动退出竞争,提议皇太极继位,这个选择,并不是他的一时冲动,而是他深刻考虑后的结果。 代善之所以做出这一选择,也是吸取了之前惨痛的教训,他的兄长褚英,曾因争权被努尔哈赤饿死狱中,代善亲眼目睹了这份悲剧,他清楚认识到,强行争夺权力,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招致家族毁灭。 同时,代善心想要是两红旗强行与皇太极争夺,恐怕很难抗衡对方,甚至可能遭到四旗的联攻,岳托和萨哈廉等子嗣也已倾向皇太极,代善更担心自己的家族内部有所变化,所以他选择退让,保全家族的长远利益。 1626年九月初一,皇太极在大政殿正式登基,改年号天聪,这一天,后金的政权将翻开新的一页,代善被封了“大贝勒”,地位是贝勒之首,保持了显赫荣光。 代善的两红旗也保留了下来,但镶红旗由岳托掌管,正红旗由代善次子硕托统领,父子各自掌权。 这次权力的交接,表面看着似乎很平稳,实际暗藏着凶险和博弈,它虽然没有引发血腥,但是却展现了皇太极一方的武力震慑,而代善的明智退让,以及岳托的果断转向,也向大家说明了这场权利斗争的复杂性。 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真正实力面前,血缘优势并不是绝对的胜券,政治上的结盟和好好的把握时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清史专家阎崇年评价代善的这次举动,是“以退为进”,为后续王朝的平稳起了很大的作用。 信息来源:《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文老档》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书山墨客

书山墨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