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偏见和敖漫在中国北京付出了代价! 最近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2025-08-25 19:27:06

英国的偏见和敖漫在中国北京付出了代价!

最近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大使馆重建改造装修的方案,其理由是自己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朝阳区建的使馆嫌旧了,想拆了扩建增高,还搞玻璃幕墙、空中花园那套洋气设计,方案一交就急着催审批,结果中方一句"有待改进"怼了回去!   要知道北京的使馆区规划可不是拍脑袋定的,当年周总理就明确说了使馆建筑不能东一个西一个,得集中管理还不能有损民族感情。   英国使馆所在的第一使馆区,从1956年规划时就定了调,建筑高度、风貌都有硬杠杠,周边连高楼都不能随便建。   现在他们想把老馆拆了增高,怕是没好好研究北京市的限高令——看看隔壁美国驻华使馆,在第三使馆区建馆时乖乖遵守高度限制,虽然搞得跟碉堡似的,但至少没在规划上栽跟头。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心心念念的玻璃幕墙,这东西在伦敦或许时髦,但在北京可不是随便能用的。   北京市政协早就指出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问题,规定特殊路段和十字路口20米以下都不能用,核心区更是严格限制。   英国使馆想在朝阳区搞大面积玻璃幕墙,怕是没算过冬天取暖费得让英外交部的预算表哭出声,而且这种设计跟周边建筑风格压根不搭,就像在四合院门口装了个不锈钢大门,不伦不类。   说起来英国使馆那栋老建筑本身就是历史遗迹,前身是清朝的梁公府,还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想把这种级别的老建筑拆了建新楼,怕是得先问问文物局同不同意。   对比一下新加坡使馆,几年前想翻新馆舍时,乖乖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只是内部升级设备,很快就通过了审批,这才是懂规矩的典范。   英国倒好,连老建筑的历史价值都不顾,一门心思搞"洋气设计",这种对历史文化的漠视,被打回方案一点不冤。   这事儿说穿了还是外交对等原则在起作用。中国驻英国使馆从2018年就想买伦敦皇家铸币厂旧址建新馆,花了2.55亿英镑不说,还被英国地方议会用各种荒唐理由拖了五年。   今天说破坏历史风貌,明天说有间谍风险,连他们自己的规划部门都觉得方案可行,结果还是被政客搅黄了。   更过分的是英国还对中国使馆开了793万英镑的天价交通罚单,明摆着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外交豁免权。   现在轮到英国在北京申请重建了,中方一句"有待改进"已经算客气的,真要较真的话,完全可以把他们当年对中国使馆用的理由原封不动还回去。   看看数据就知道英国有多双标。中国驻英新馆方案满足所有专业要求,却被拖了五年;英国驻北京使馆这几年全靠修修补补维持,2024年提交申请时还大打感情牌说建筑老化,可真到要按规矩办事时就开始耍性子。   他们大概忘了2024年刚对三家中国企业实施无理制裁,转过头又想在中国的土地上随心所欲改建筑,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在外交场上从来行不通。   其实北京对外国使馆的包容度已经很高了,只要遵守规矩都能得到便利。德国使馆在亮马桥翻新时,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用了超低能耗技术,很快就通过审批。   法国使馆想加建文化中心,主动配合文物部门做保护方案,现在成了使馆区的文化地标。   这些案例摆在眼前,英国使馆却偏要剑走偏锋,只能说他们的傲慢让他们看不见别人的成功经验。

0 阅读:214

猜你喜欢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喜欢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