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结束神隐,警告改革派:别搞分裂,提三大任务四大团结。   8月24日,消

波览历史 2025-08-26 00:26:10

哈梅内伊结束神隐,警告改革派:别搞分裂,提三大任务四大团结。   8月24日,消失在公众视野数周的哈梅内伊正式结束“神隐”,在德黑兰一场宗教仪式上发表公开讲话。   明确警告伊朗改革派“勿因不当言论引发分裂”,同时提出涉及对美政策、内部团结、对以立场的三大任务,并重点强调“社会各阶层、民与政府、官员间、国家与军队”的四大团结要求。   这场被伊朗官方媒体称为“为内外政策定调”的讲话,恰好卡在伊朗内外矛盾交织的关键节点,既回应了近期改革派的缓和呼声,也给当前的派系分歧划下了明确红线。   哈梅内伊此次“神隐”的几周里,伊朗国内的分歧其实已逐渐公开化。   德黑兰街头的面包店前,常有老人对着涨价的价签叹气,一公斤全麦面包的价格比两个月前高了三成,不少家庭只能减少购买频次;加油站外,偶尔能看到司机因为排队太久抱怨,因为制裁影响,伊朗的汽油进口受限,部分加油站只能限量供应。   这些民生压力,成了改革派发声的重要依据。上个月,有改革派议员在议会辩论中直言“对抗不能当饭吃”,呼吁政府考虑与美国重启有限对话,哪怕先解决医疗物资和农产品进口的问题也好。   这种呼声并非没有支持者,在伊朗最大的社交平台Telegram上,有网友发起“我们需要的是面包不是口号”的话题,短时间内就有上万条讨论。   正是在这样的舆论背景下,哈梅内伊的讲话才显得针对性十足。   他没有直接否定改革派对民生的关注,反而在讲话中特意提到“政府必须优先解决民众的基本需求,让货架上有充足的商品,让工资能跟上物价”,但紧接着话锋一转,强调“与美国谈判无法实现这些目标”。   哈梅内伊给出的理由很实际:过去十年,伊朗曾两次尝试与美国接触,2015年伊核协议达成后,确实有部分制裁放松,可2018年美国退出协议后,不仅重启制裁,还变本加厉限制伊朗的能源出口。   2023年双方在卡塔尔秘密谈判,美国承诺放宽医疗物资进口限制,结果最后只兑现了不到三成,“这样的美国,谈得越多,失望越多”。   这番话既回应了民众对民生的关切,又守住了不与美妥协的底线,巧妙平衡了不同群体的诉求。   而他反复强调的“四大团结”,本质上是在化解当前伊朗内部的隐性裂痕。   所谓“社会各阶层团结”,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工厂主与工人的矛盾,受制裁影响,不少工厂因原材料短缺减产,工厂主想裁员降本,工人则担心失业,双方的冲突在部分城市已经引发小规模抗议。   “人民与政府的团结”,则与近期的援助物资争议有关,有民众在社交平台晒出“政府发放的民生援助包被商贩倒卖”的视频,质疑政府监管不力,导致不少人对官方的信任度下降。   哈梅内伊在讲话中没有回避这些问题,反而明确要求“官员要严查援助物资流向,对倒卖行为零容忍”,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让不少原本对“团结”口号无感的民众多了几分认可。   对改革派的警告,哈梅内伊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方式。他先肯定改革派“关注民生的初衷是好的”,接着话锋一转,指出“有些言论没经过全盘考虑,比如‘暂停铀浓缩换制裁放松’,这会让伊朗失去谈判的重要筹码”。   从伊朗的战略角度看,铀浓缩能力是其应对西方施压的核心底气,一旦轻易暂停,而西方不兑现放松制裁的承诺,伊朗将陷入“无牌可打”的境地。   更重要的是,革命卫队等强硬派对改革派的提议本就不满,此前已有强硬派媒体发文指责“这是向美国妥协的前奏”,若哈梅内伊不及时表态,派系之间的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甚至影响政府的日常运作。   哈梅内伊的讲话中,还有一个细节与民生紧密相关,他提到“抵抗以色列不是只靠口号,还要让民众看到实际好处”。   这是在回应国内对“援助加沙”的争议,此前伊朗向加沙输送了一批粮食和药品,有民众质疑“国内超市面粉都缺货,为何还要优先援助国外”。   哈梅内伊解释,“支持加沙是为了反击以色列的威胁,但若国内民众生活困苦,抵抗就失去了根基”,他还承诺“未来会优化援助结构,确保国内民生需求先得到满足”,这番表态既没放弃对以立场,也安抚了国内的不满情绪。   8月25日,伊朗政府已经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落实讲话中提到的民生措施,比如加大对倒卖援助物资的打击力度,协调国内炼油厂增加汽油供应以减少停电。   这些动作能否见效,还需要时间检验。对伊朗民众来说,不管是“三大任务”还是“四大团结”,最终都要落到“面包价格能不能降、停电能不能少、工作好不好找”这些具体问题上,毕竟口号再响亮,也不如餐桌上的食物实在。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