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9岁当选中央委员,37岁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却降为县委副书记 东留善固村

语蓉聊武器 2025-08-26 10:23:47

她29岁当选中央委员,37岁任河北省委书记,41岁却降为县委副书记 东留善固村的老人们聚在村口老槐树下聊天,有人提起当年村里来了位省委书记,裤脚沾着泥,蹲在小学门口跟人急:“娃们上课躲雨,这房能不修?” 旁人听了笑:“那不是玉兰嘛!当年她才十五六岁,扎俩小辫,就敢喊着办合作社呢!” 谁能想到,全国少见的女省委书记,早年是村里扛锄头种地的妇女。 1993 年冬天她走的时候才 53 岁,去世前几个月,还来村里看过麦田,攥着锄头跟村民说:“麦子灌浆期得多浇水。” 那把锄头磨得发亮,木柄上的凹痕,是她年轻时握出来的。 上世纪 60 年代初,吕玉兰当村党支部书记那阵,村里的地差得很,大片盐碱地泛着白霜,麦子要么长不高,要么干脆死了。 没像样的水渠,种庄稼全看天。 她看着地里裂口子的土,晚上在煤油灯下睡不着,把村干部叫到家里,桌上摆着腌萝卜,拿铅笔画图:“得挖渠引水,改盐碱地!” 没大型机器,全靠手挖肩扛,她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铁锹带头干,肩膀被绳子勒得通红,敷块热毛巾第二天接着来。 有回办公室同志劝她:“您现在是邢台地区领导了,不用总往乡下跑。” 她指着车筐里的搪瓷缸子笑:“不下来看,咋知道地里土干没干?” 那辆掉漆的旧自行车,跟着她跑遍了周边村子,去农村就蹲在地头,接过农民的锄头帮着锄草,问小麦品种、化肥够不够;去工厂就穿布鞋进车间,中午跟工人一起吃窝头咸菜。 1955 年全国刚兴农业生产合作社,村里没人敢试。 刚初中毕业的吕玉兰听村干部说 “能多打粮”,就扛着锄头站出来:“我来牵头!” 遇着不懂的农技问题,她骑上家里那辆旧自行车,跑几十里去县里问农技员,车座硌得疼,摔了好几回也不歇。 没几个月,合作社的庄稼比单干户壮实,秋收产量高了三成多,之前说闲话的村民,都主动来加入。 后来她成了河北省委书记,37 岁的年纪,在全国都少见。 有次去石家庄周边的村子,看到村小学屋顶漏雨,当场就掏出搪瓷缸子往地上一放:“雨滴课桌上了,今天就联系施工队!” 旁边的乡镇干部赶紧记下来,谁能想到这个像邻村大姐的人,管着全省的事儿。 硬干两年多,村里多了两条渠,三百多亩盐碱地改成了好地,秋收时粮食产量翻番,村民的粮囤子满了,钱也多了。 吕玉兰还评上了全国劳动模范,照片上了当时的报纸。 就像后来广西百坭村的黄文秀,背着帆布包跑遍村里的角落,帮着种砂糖橘、申请扶贫贷款。 有人说她 “镀金”,她不辩解,直到 2019 年遇山洪殉职,才 30 岁。 黄文秀没见过吕玉兰,却和她一样,把百姓的事装在心里。 吕玉兰卸任省委书记后,没留在省里享清闲,又回了基层。 要么去农业局指导种植,要么去乡镇企业调研,始终没丢了 “接地气” 的劲儿。 现在网上搜 “农村妇女 省委书记”,还能看到她的老照片,那些照片里的她,要么在地里干活,要么跟村民聊天,从没端过官架子。 东留善固村的老人们总说:“玉兰这辈子没走半点捷径,从村里到省里,再回基层,不管在哪,都没忘自己是扛锄头出身的。” 她的踏实劲儿,就像村口的老槐树,扎根在老百姓心里,不管过多少年,都让人记得。 而网友们对于她的评价,也是颇高。 有网友表示,刷到吕玉兰的故事真的破防了,省委书记蹲在小学门口急着修漏雨的房,卸任了还回村里看麦田,这才是真扎根基层啊! 还有的网友表示,看她十五岁就敢办合作社,摔好几回还骑车去问农技员,突然想到黄文秀,俩姑娘都不管别人说啥,一门心思为村民做事,这种踏实劲儿,现在真该多些这样的人。 也有的网友认为,第一次知道有农村妇女当省委书记,不是靠运气是靠实干,挖渠改地、跟工人吃窝头,没一点官样。 要是多些像她和黄文秀这样的干部,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更有奔头。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1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