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被判10年的地下党员戴中溶醒来后,惊奇地发现,监狱中空荡荡的,看守们都不见了,难以置信的他就这样重获自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5月的一个清晨,戴中溶在牢房里睁开眼睛时,眼前的一幕让他怔住了,铁门竟然没有锁,走廊空空荡荡,平日里巡逻的看守踪影全无,只有两名狱友正探头探脑地往外张望。 空气里透着一种诡异的安静,他心里打鼓,分不清这是陷阱还是机会,走到牢门口时,他甚至觉得脚步都沉重无比,仿佛一步迈出去,就可能迎来生死的判决。 可随着他一点点往外挪动,看到整座监狱空无一人,连大门都大敞着,那份不敢置信慢慢化成一股涌上眼眶的热流,就在几天前,他还是一个被判十年徒刑的政治犯,如今却在这出乎意料的混乱中获得自由。 把时间往前推去,戴中溶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家境不算富贵,但父母认准了“唯有读书能出息”,他一路念进了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师从中国无线电的先驱张廷金等名师。 那时候中国社会动荡,但年轻的戴中溶心里燃着一个执拗的念头,用通讯技术去服务国家,正是这股理想,后来把他引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1930年代的西北军通讯条件落后到近乎原始,师团之间几十里全靠骑兵传信,一场大雨就能耽误军令,戴中溶带着满肚子的技术来到胡宗南的部队,像一股清风般把现代电讯的理念带了进去。 他四处筹措器材,从上海、从香港甚至靠私人关系把设备一点点捎到西北,很快搭建出覆盖军、师、团三级的无线电网络。 通讯效率的飞跃让胡宗南大喜,立刻将他提拔为电讯科长,还给了丰厚的薪水和不小的权力。 可正当事业看似平步青云时,戴中溶的心却逐渐凉了,他亲眼看到军官们沉迷赌博,走私烟土,甚至随军妓院都公然存在,外敌压境,本应全力抗战的部队,却在内部腐败里消磨斗志。 他的“通讯救国”理想像被冷水浇灭,一度陷入迷惘,直到和妹妹重逢,他才找到新的方向,妹妹已经是共产党人,在她的劝导下,他把心中向往延安的念头说了出来。 组织很快做出决定,不让他离开,而是要求他潜伏在胡宗南身边,这个位置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他每天接触的机要文件、密电密码,几乎就是敌军的命脉。 从此,戴中溶的生活进入了另一种节奏,他依旧是部队的技术骨干,但在暗处,他把收集到的情报秘密传递出去,一份份密电、作战部署、潜伏名单都通过他的手,送到延安,成为党中央决策的重要依据。 特别是1947年胡宗南准备大举进攻延安时,他事先掌握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准确传出,使得我方能够提前转移,避免了一次致命打击。 不过这种双重身份注定充满风险,1947年秋天,北平的地下电台被破坏,一连串牵连让戴中溶的名字逐渐浮出水面,胡宗南虽力图保他,甚至派专机接回西安,但蒋介石的疑心已经点名要查。 最终国民党法庭始终拿不出确凿证据,只能以“通共嫌疑”判他十年徒刑,他被关押进南京的看守所,亲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被押赴刑场,自己每天都在生死之间煎熬。 后来又被转往杭州,监狱的空气更是压抑,每天都有枪声响起,他早已习惯了随时可能走到尽头。 直到那个清晨,命运像玩笑一般突然改写,随着解放军的逼近,监狱的秩序彻底崩溃,看守们自顾不暇,干脆抛下犯人逃命。 戴中溶走出大门,看到街头的红旗与解放军队伍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自由了,那一刻的心情,比当年初次加入秘密战线时还要震撼,他在茫然之中,迎来了属于新中国的曙光。 自由后的戴中溶没有停歇,很快被安排到军委通信部门工作,开国大典前夕,他带领团队赶制电控升旗装置,确保国旗与国歌完美同步。 抗美援朝时期,他把日美遗留下的旧电讯器材拆解改造,送到前线继续服役,到了七十年代,他主持修建西安长波授时台,把国家的授时精度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生,他把自己的才华都倾注在通讯事业里。 回头看戴中溶的经历,就像他痴迷的无线电波,肉眼看不见,手也摸不着,却在关键时刻传递最要紧的信号。 他曾经是囚徒,也是潜伏者,更是建设者,他的一生告诉后人,哪怕身陷黑暗,只要信仰未灭,总能等来光明的时刻,1949年那个牢门敞开的清晨,正是信仰带来的奇迹。 信源: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戴中溶.静静的电波 无声的战场
这对父母在村里应该能抬头挺胸了吧!
【252评论】【159点赞】
沧南昇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