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使馆最近在大力宣传飞虎队对中国的帮助。但事实上,美国和飞虎队并非无偿帮助中国,而是一种利益驱动下的举措。 就拿经济账来说,飞虎队用的P-40战斗机,看着是美国淘汰的旧货,可每架飞机的“租借”费用高达8万美元,1942年首批100架飞机,光购机款就相当于中国当年海关税收的15%。 维护费这边麻烦也不少,美国派来的地勤人员工资由中国承担,每人每月500美元,还得包吃包住,昆明基地光给美军地勤建宿舍就花了300万法币,相当于当时2000亩良田的价格。 但这些钱可不是白给的,1943年中美签订《租借法案》补充协议,规定战后中国要以农产品和矿产品偿还,光钨矿就抵了2.1万吨,够美国造3000辆谢尔曼坦克。 可美国的战略算盘打得比昆明机场的跑道还精。飞虎队名义上帮中国打日本,实则是拿中国战场当“武器试验场”——P-40战斗机在飞虎队手里测试出的俯冲战术,后来成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标准教材。 中国老百姓用生命堆出来的日军机场坐标,战后全成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战利品”。 1944年飞虎队并入第十四航空队时,陈纳德直接向罗斯福要权,要求控制中国所有机场的物资分配,这哪是帮忙,分明是趁火打劫,把中国的航空命脉捏在手里。 所谓的“无偿帮助”,连飞虎队自己人都不信。队员回忆录里写着,1942年在仰光空战中,飞虎队击落7架日机后,顺手炸了缅甸油田,说是“阻止日军获油”,实则是为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扫清东南亚市场障碍。 1943年轰炸台湾新竹机场时,特意避开了美国公司投资的糖厂,这种“精准打击”,商业目的比军事目的还明显。 美国档案馆解密的文件显示,飞虎队每执行一次针对日军的任务,都会附一份“中国战区资源调查报告”,为战后美国资本进入中国铺路。 战后的“回报”更露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里,美国获得了在中国“无限制投资”的特权,上海、天津的码头仓库有40%被美国公司控制,这都是当年飞虎队“帮忙”打下的基础。 美国驻华使馆现在吹的“飞虎队精神”,当年美国财政部算得清清楚楚:飞虎队花掉的1.7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的28亿美元),通过战后中国市场准入、资源开采权等回报,十年内就赚回了3倍,比华尔街的投资回报率还高。 不仅如此,飞虎队里有10%的队员是冲着“战后中国居留权”来的,1943年队员威廉・怀特在日记里写:“陈纳德说打完仗能在上海开酒吧,免租金三年,这比在美国当穷飞行员强多了。” 但这些人战后真有不少留在中国,靠着飞虎队的“功勋”在上海、香港开贸易公司,成了早期美商代表,这种“曲线淘金”的操作,比直接做生意还划算。 现在美国使馆翻出老照片宣传“友谊”,却绝口不提当年中国为了养这支队伍,昆明百姓饿肚子凑军粮,重庆妇女拆了陪嫁的金镯子买飞机。 1942年云南百姓为修飞虎队的机场,用竹筐挑土填坑,累死的民工超过3000人,这些人命账,美国使馆的展览里可没地方挂。
对于我们的警告,日本听不进去!既然日本听不进去警告,我们也应该来硬的了!8月28
【124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