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一名生产队长带着村民们炸开了丁汝昌的墓地,墓地里有一黑一红两个棺材,

文山聊武器 2025-08-28 12:34:42

1960年,一名生产队长带着村民们炸开了丁汝昌的墓地,墓地里有一黑一红两个棺材,村民们焚烧了遗体,将棺材改成了八条大板凳,边角料还做了切菜的砧板! 丁汝昌,1836年出生于安徽庐江,家境贫寒,幼年丧父,靠母亲拉扯长大。十来岁就给人放牛、摆渡,后来在族人豆腐店干活。1854年,太平军攻占庐江,他加入其中,隶属程学启部。1860年,清军攻安庆,他随程投降湘军,次年编入淮军刘铭传部。战场上他勇猛,参与攻克常州、广德,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立下不少功劳,获赏黄马褂,官至记名提督。1874年淮军裁军,他回乡闲居。 1879年,李鸿章调他参与北洋海防,1880年赴英国接送军舰,学习海军知识。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他被任命为提督。1894年甲午战争,他率舰队迎战日军,黄海海战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1895年,威海卫失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他服毒自尽,终年59岁。身后葬于无为县小鸡山,墓用糯米浆砌,坚固异常,陪葬夫人,棺木一黑一红。 1960年春,无为县严桥乡小鸡山下,村民们日子艰难,粮食短缺,家家户户勒紧裤带。村里流传着山上墓地的故事,说清朝败将葬在那,墓里一黑一红两口棺材,可能藏着值钱东西。生产队长李长根听多了这些传言,动了心思。四月初,他召集十几个壮劳力,扛着铁锹和土制炸药包,趁夜上山。炸药点燃,墓侧墙被炸开,露出石室,里面两口棺材并列,黑棺漆面光亮,红棺雕花精致。 壮丁们撬开黑棺,见男性遗体身着官袍,胡须保存完好,手握玉佩。红棺内是女性遗骸,骨架散乱,发髻旁有金簪。遗体被拖到山脚池塘边,堆上枯枝,泼上煤油,火烧起来。烧完后,灰烬散落,玉佩和金簪被队长收走,说是上交公社,其余小物件分给帮手。黑棺木料硬实,拆成八条长板凳,锯开时木屑飞扬,抬回村部当公用家具。红棺木料稍软,边角料做成几块砧板,分给几户人家。村民王氏用砧板剁菜,觉得厨房阴冷,板凳摆在村部,坐着凉飕飕,村里渐渐传言这些木头不干净。 几年过去,板凳有的裂了,有的被烧,砧板磨损严重,部分被埋屋后。村里人对那晚的事不爱提,只在喝酒时偶尔说起。1970年代,文物部门查到小鸡山是丁汝昌墓地,丁氏后人循线索找到村里,找到两名当年参与者。两人已年近花甲,起初不愿说,后承认分了点粮食,还用随葬品换了辆自行车。他们回忆,炸墓那晚风大,火光冲天,村民动作麻利。1986年,县政府拨款修墓,种上松树,立起石碑,因尸骨无存,建了衣冠冢。 2000年后,墓地开放,游客渐多,香案前烟雾缭绕,介绍牌写着丁汝昌抗敌事迹。丁氏后人没怪村民,说那年头太难,顾不上许多。板凳下落不明,或在小学,或在祠堂,修补后用几年。砧板多已丢失,老人偶尔提起,只叹那年饿得没法。小鸡山如今绿树成荫,春秋有祭奠,碑文称丁汝昌为民族英雄,往事渐渐模糊。

0 阅读:2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