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中美缠斗出现“分水岭”。 美媒消息,美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已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尤其是钕和镨矿,它们是制造钕铁硼永磁体的核心元素,广泛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风力涡轮机的发电机,以及从智能手机、无人机到F-35战斗机等尖端国防装备的各类关键部件中。 长久以来,在稀土领域,中美之间一直保持着微妙的贸易关系。美国虽坐拥稀土资源,可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 加工与提炼上,却严重依赖中国。中国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与规模化生产优势,成为全球稀土加工和分离的核心枢纽 。 MP Materials 以往大部分的稀土精矿都流向中国,借助中国成熟的产业链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再销往全球各地。但如今,这一贸易链条被突然截断。 美国此番动作背后,有着多重考量。一方面,美国试图重塑本土稀土产业链,摆脱对中国的长期依赖。近年来,美国加大对国内稀土产业的投入,从开采到加工,都在积极布局。 MP Materials 此前就已投资 10 亿美元,尝试在美国本土构建完整的稀土供应链,如今暂停对中国出口,或许是其 “自力更生” 计划的关键一步 。另一方面,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减少对中国稀土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相关产业发展,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等依赖稀土的新兴产业领域。 但美国这一举措,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刺伤中国的同时,也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和加工国,构建了多元化的稀土原料供应渠道 。四川矿、独居石以及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矿石,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美国稀土精矿暂停出口的缺口。 反观美国,MP Materials 虽雄心勃勃,但在技术短板面前,仍举步维艰。其能够分离和加工轻稀土元素,可对制造高性能永磁体至关重要的重稀土元素,尤其是镝和铽,依旧缺乏自主加工能力 。而这些重稀土元素,在 F-35 战斗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中不可或缺。 此次 MP Materials 暂停出口,或许只是中美稀土缠斗中的一个节点。它预示着双方在稀土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正迈向一个新的 “分水岭”。未来,美国若想真正实现稀土产业链的独立,需跨越技术瓶颈、投入巨额资金、历经漫长建设周期 。 而中国,在稳固现有优势的基础上,也将继续探索稀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产业升级之路。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远未到尘埃落定之时,后续发展,无疑将深刻影响全球稀土产业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走向 。
美国稀土永磁制造商和稀土精炼商签了个五年的稀土供应协议,关键是,稀土从中国境外采
【21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