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故事:黄河岸边的青春绝唱——22岁的机枪手周卫国 1945年春,河南新乡的黄河滩涂被炮火犁得翻了土。22岁的周卫国趴在一处沙丘后,怀里的捷克式轻机枪还带着余温——这是他从牺牲的班长手里接过来的,枪身上刻着的“保家卫国”四个字,被他的掌心磨得发亮。 这个从安阳滑县农村出来的小伙子,入伍才两年,却已是连里有名的“神枪手”。他总说自己名字里的“卫国”二字,就是爹娘给的使命。此刻,他正盯着河对岸的日军碉堡,那挺歪把子机枪像毒蛇吐信,压制得战友们抬不起头。 “卫国,打掉它!”连长在不远处低吼。周卫国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悄悄调整枪口。他知道,碉堡不除,后续的冲锋就是送死。趁着日军换弹匣的间隙,他猛地起身,机枪喷出火舌,子弹像精准的冰雹,瞬间打哑了对岸的火力点。 “冲啊!”战友们呐喊着跃出掩体,可刚冲到河中央,侧翼突然杀出一股日军援兵。周卫国调转枪口扫射,却没注意到身后的迫击炮已经瞄准了他。 “小心!”一个战友扑过来想把他推开,却被流弹击中。周卫国眼疾手快,抱着机枪滚到一处废弃的土坯房后,继续掩护大部队。子弹打在土墙上噗噗作响,他的右臂被子弹擦过,鲜血顺着枪管往下滴,染红了身下的黄土。 眼看战友们即将突破防线,周卫国知道自己该做最后一件事了——日军的重机枪又架了起来,必须吸引他们的火力。他突然站起身,朝着日军的方向猛冲,一边跑一边扫射,像一面移动的靶子。 “小鬼子,爷爷在这!”他的吼声混着枪声,在黄河滩上回荡。日军的子弹瞬间朝他集火,他的身体晃了晃,却依旧往前冲了三步,直到胸口被一颗子弹穿透。 倒下的那一刻,周卫国看着战友们冲过了河,嘴角咧开一丝笑。他怀里的机枪滑落在地,手指还保持着扣扳机的姿势,夕阳把他的影子投在黄河水面上,像一朵骤然绽放又瞬间凋零的花。 战后清理战场时,战友们在他口袋里发现了一张揉皱的纸,上面是他用铅笔写的字:“俺叫周卫国,滑县人,22岁。爹娘,俺守住河了。” 如今,黄河依旧东流,滩涂上的风里,仿佛还能听见那个年轻的声音在呐喊。他用22岁的生命,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写下了最壮丽的青春诗行。
抗日英雄故事:黄河岸边的青春绝唱——22岁的机枪手周卫国 1945年春,河南新乡
梦想者的思考
2025-08-31 15:13: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