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的经济在特定时期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日本殖民统治和对中国资源掠夺基础上的,具有明显的殖民地经济特征。 从工业生产来看,到1945年,伪满洲国煤产量占全亚洲的49.4%,生铁产量占全亚洲的87.7%,钢材产量占全亚洲的93%,发电量占全亚洲的93.3%,硫酸产量占全亚洲的69%,苏打灰产量占全亚洲的60%,水泥产量占全亚洲的66%,机械工业产量占全亚洲的95%。其工业规模在1945年超过日本本土,成为亚洲最大的工业体。 交通运输方面,1945年满洲国铁路总里程达到12479公里,1943年东北公路总里程近6万公里,1932年东北航空线总里程1.5万公里,铁路、公路、航空总里程均为亚洲第一。而当时全中国不包括东北全中国铁路总里程只有18000公里,公里只有7万公里也就是说东北铁路公里总里程占了全中国一半,这也就是说从一个测面反应出东北当时的发达程度。 在城市化和人均GDP方面,1942年,东北三省城市化率达到23.8%,1945年满洲国灭亡时,山海关内的中国GDP人均为40美元,而当时满洲国的GDP人均为315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156美元。 据今日中国报道,按照当时的市场汇率计算,中国197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55美元。也就说解放后三十年人均G D P才达到了,满洲国1942年的GD P一半。而当时的德国G D P人均412美元。 然而,伪满洲国的经济发展是为日本的战争需求服务的。日本通过控制伪满洲国的经济命脉,将东北地区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伪满洲国的金融秩序也因日本的掠夺性政策而最终崩溃,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伪满洲国的经济在特定时期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日本殖民统治和对中国资
荔枝看过去
2025-08-31 15:23:5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