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都去死吧!最好能集体自杀!”日本一专家,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居然建议所有老年人都切腹自尽,免得浪这资源。 这番违背人道的言论,不仅未遭主流社会谴责,反而在网络上获得不少日本人的支持,背后折射出的日本老龄化困境与社会心态扭曲,令人不寒而栗。 田中隆一并非无名之辈,他曾就职于日本厚生劳动省,长期研究社会保障政策,此前多次在媒体上发表关于老龄化的 “激进观点”,却从未像这次一样突破伦理底线。论坛现场,当有观众质疑 “切腹提案” 违背人权时,田中隆一竟振振有词:“日本 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超 29%,养老金缺口逐年扩大,一位老人临终前的医疗花费,足够培养两名大学生。从‘社会效率’角度看,老年人主动放弃生命,是对国家的‘最后贡献’。” 这番逻辑扭曲的辩解,让在场不少媒体记者瞠目结舌。 更令人意外的是,言论曝光后,日本某社交平台上 “支持田中提案” 的话题竟一度登上热搜。有网友留言:“我父母卧病在床多年,家里积蓄全花在医疗费上,我连结婚的钱都没有,或许这真是无奈的办法。” 还有年轻上班族抱怨:“我们缴纳的养老金,可能等自己老了根本领不到,老年人凭什么占用这么多资源?” 这些极端言论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日本老龄化问题长期积累下的情绪爆发。 作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的老龄化危机已持续数十年。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日本总人口约 1.25 亿,其中 65 岁以上老年人达 3600 万,每 4 人中就有 1 位老人。与此同时,日本生育率持续低迷,2022 年新生儿数量仅 79 万,创下历史新低,劳动力人口逐年减少。为应对危机,日本政府虽推出延长退休年龄、鼓励女性就业、引进外籍劳工等政策,却始终未能扭转局面。 医疗与养老资源的紧张,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老年人预约三甲医院的专家号往往需要等待 3 个月以上,部分偏远地区的养老院更是 “一床难求”。而年轻群体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一方面要承担高额的个税与社保,为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买单;另一方面,房价、教育成本居高不下,许多年轻人被迫推迟结婚、放弃生育,形成 “老龄化 — 低生育 — 劳动力短缺” 的恶性循环。 田中隆一的极端提案,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应运而生”。他利用部分年轻人对生活压力的不满,将老龄化问题简单归咎于老年人 “占用资源”,却忽视了老年人曾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更违背了 “尊重生命” 的基本人道准则。事实上,日本政府并非毫无作为,近年来已在探索 “社区养老”“智慧养老” 等新模式,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为独居老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健康状况;鼓励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服务,实现 “老有所为”。但这些政策的效果需要时间显现,短期内难以缓解社会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日本人都认同田中的荒唐观点。日本公益组织 “银发之声” 迅速发起抗议活动,数百名老年人手持 “生命不容践踏” 的标语,聚集在田中隆一所在的智库门前,要求其公开道歉。该组织负责人铃木惠子表示:“我们这代人经历过二战后的重建,为日本的经济奇迹付出了毕生心血,如今却被要求‘集体自杀’,这是对我们一生的否定。” 此外,日本多位政界人士也公开批评田中隆一,认为其言论 “破坏社会和谐,助长年龄歧视”。 这场关于 “老年人生命价值” 的争议,本质上是日本社会应对老龄化危机时的一次 “情绪失控”。田中隆一的提案之所以能获得部分支持,反映出部分民众在长期压力下的心态扭曲,将对社会问题的不满,转化为对特定群体的敌意。然而,解决老龄化问题,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非抛弃弱势群体的极端手段。正如日本老年学家山田智子所言:“老龄化不是‘危机’,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不是将他们视为‘负担’。” 目前,田中隆一因言论引发的巨大争议,已被所在智库暂停职务,但其抛出的问题仍在发酵。这场风波也给其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敲响了警钟:在应对社会挑战时,必须坚守人道底线,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抛弃老人” 都不该成为选项,唯有通过完善政策、凝聚社会共识,才能真正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构建一个更包容、更温暖的社会。
日本露出来獠牙,日本自民党议员青山繁睛口出不逊,针对中国的9.3抗日战争胜利大阅
【101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