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从此她远离了工作多年的外交系统。

琴音流转 2025-09-01 12:05:49

1977年9月,唐闻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从此她远离了工作多年的外交系统。几年以后,她被分配到中国日报社工作,此后又在铁道部长期任职。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唐闻生的外交生涯始于1965年那个充满机遇的年代。 当时新中国正值外交事业开拓期,急需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 她被选入外交部翻译室时,这个聚集了顶尖人才的部门正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周总理经常亲自过问翻译工作,可见国家对外交翻译的重视程度。 1966年在武汉的那次重要外事活动,成为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 当她站在会见厅里,看到毛主席缓步走进会场时,紧张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 会场里的灯光似乎突然变得格外刺眼。 她感到一阵眩晕,手中的笔记本险些滑落。 就在她努力平复心情时,突然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识。 等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休息室的沙发上。 同事们正关切地围在身边。 这次经历让她深刻意识到,外交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 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 从此以后,她开始了严格的自我训练。 每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她就已经开始练习发音。 夜深人静时,她仍在模拟各种外交场景的翻译工作。 她特意找了一间空教室,反复练习在不同场合下的翻译技巧。 甚至专门研究如何准确传达领导人带有口音的讲话。 1970年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做翻译时,她已经能够从容应对。 当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讲述中国的发展时,她准确而流畅地完成了翻译任务。 会谈结束后,毛主席特意对她的工作表示了赞赏。 这次成功让她更加坚定了在外交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她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外交翻译。 在秘密会谈中,她不仅准确传达了双方的每一句话,更注意到了外交场合的微妙氛围。 当基辛格用幽默的语气评价她的翻译水平时,她以得体的回应赢得了在场人员的赞许。 这次重要的外交活动为后来的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她参与了多场关键会谈。 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谈厅里,她全神贯注地听着每一句话。 准确地进行着中英文转换。 有时遇到难以直接翻译的表述,她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恰当处理。 确保交流顺畅进行。 这场历史性的外交活动持续了多日。 她经常工作到深夜,但始终保持着专业水准。 1974年,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她被任命为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 在新的岗位上,她不仅要继续承担翻译工作,还要参与外交政策的研讨和制定。 她经常加班到很晚,研究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中国的对外交往出谋划策。 1977年,她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期。 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后,她白天参加劳动,晚上仍坚持学习外语和专业书籍。 在艰苦的环境下,她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经常鼓励身边的同事。 这段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也磨练了她坚韧不意志。 重返外交部后,她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 除了继续从事外交翻译工作外,她还开始参与培养新一代外交人才。 她经常与年轻翻译分享经验。 耐心指导他们如何应对各种外交场合的挑战。 晚年时期,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作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她特别关注儿童教育事业。 经常到偏远地区考察教育状况。 她总是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如今,虽然年事已高,她仍然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 每天早晨准时起床,阅读国内外新闻,关注国际形势变化。 她时常接待来访的年轻外交官,与他们分享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在她看来,外交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回顾唐闻生的一生。 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女性外交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的对外交往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在当今社会,她的精神依然值得每个人学习和传承。 主要信源:(环球在线——唐闻生)

0 阅读:4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2

用户10xxx52

1
2025-09-01 13:27

恩平人敬业精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