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天时间,胡塞武装就开始找以色列复仇了!9月1日,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发文官宣,以色列油轮被导弹袭击,并且船只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大规模的袭击,居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直接把国际舆论炸锅了。 为啥胡塞武装敢动有英国安保的油轮?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逻辑: 第一,战术上的精准打击。 胡塞武装这次用的可不是普通火箭弹,而是从也门本土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 根据以色列军方披露,胡塞武装早在 8 月 22 日就试过发射 “巴勒斯坦 - 2” 型导弹,这种导弹能携带多枚弹头,撞击后扩散爆炸范围。 这次袭击虽然没造成人员伤亡,但导弹直接命中油轮关键部位,导致剧烈爆炸,说明他们的目标很明确 —— 就是要瘫痪船只本身,而不是无差别杀伤。这种 “点穴式” 打击,其实是在测试以色列和西方的防御体系漏洞。 第二,战略上的政治宣示。 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在声明里特意提到 “为巴勒斯坦复仇”,这就把袭击上升到了意识形态层面。要知道,胡塞武装作为也门什叶派势力,背后有伊朗支持,他们一直把自己包装成 “抵抗轴心” 的先锋。这次袭击选在以色列油轮上,就是要向阿拉伯世界展示:当以色列在加沙大打出手时,有人敢站出来替巴勒斯坦出头。 这种政治姿态,能在阿拉伯民众中迅速积累声望,甚至可能吸引更多地区势力加入反以阵营。 第三,对西方安保体系的藐视。 负责这艘油轮安保的英国公司,大概率配备了雷达预警和近防武器系统。 但胡塞武装这次袭击成功,至少暴露了两个问题: 一是西方安保系统对高超音速导弹的拦截效率有限, 二是胡塞武装可能通过情报网络提前掌握了油轮航线。更值得玩味的是,袭击发生后,英国外交部只是 “强烈谴责”,却没公布安保细节,这背后或许有难言之隐 —— 毕竟承认安保失败,会影响英国公司在中东的生意。 这次袭击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显现: 以色列军方紧急调动 “铁穹” 系统加强红海沿岸防御,美国第六舰队也派驱逐舰进入亚丁湾 “护航”。 但胡塞武装显然没打算收手,他们在 8 月 25 日就放话要 “用多弹头导弹报复”,这次油轮袭击只是开胃菜。更麻烦的是,红海作为全球 10% 原油运输的必经之路,一旦袭击常态化,国际油价可能再次飙升,欧洲那些依赖中东能源的国家,估计得头疼了。 最讽刺的是西方的双重标准: 当胡塞武装袭击沙特油田时,西方媒体集体谴责 “恐怖主义”; 可这次袭击以色列油轮,不少媒体却用 “地区冲突升级” 轻描淡写。 这种选择性失明,恰恰暴露了中东问题的本质 —— 所谓 “国际规则”,在大国利益面前永远是弹性的。 胡塞武装这次用行动证明:在中东,光靠西方安保公司的枪炮护不住利益,真正能左右局势的,是对地缘博弈的精准算计。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能治以色列的只有胡塞武装叶海亚。9月2日,胡塞武装传来喜讯
【1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