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捡钱啊!”近日,一37岁重庆女子和丈夫在比利时卖豌杂面,结果1天的收入

热点急先锋 2025-09-04 15:33:59

“这简直是捡钱啊!”近日,一37岁重庆女子和丈夫在比利时卖豌杂面,结果1天的收入就高达1000欧元,折合人民币7700多元,她表示当地人都很喜欢吃她做的特色美食,网友:这可能就是美食大国的自信吧! 女子汪莉离开重庆铜梁老家已经整整10年了,2015年,她丈夫要去比利时一所高校做博士后研究,考虑到一家人要在一起,她便收拾行李跟着去了。 刚到比利时的前几年,她的生活重心全在两个孩子身上,每天围着孩子的饮食、上学打转,几乎没什么自己的时间。 等孩子们慢慢长大,能自主照顾自己了,汪莉才想着找份工作,既能补贴家用,也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些。 可在异国找工作没那么容易,她前后试了好几份,要么是语言沟通有障碍,要么是工作内容和自己的擅长领域不搭,几次碰壁后,她心里难免有点失落。 有天晚上,她跟丈夫聊起在重庆时常吃的豌杂面,突然灵光一闪:“不如我摆摊卖豌杂面吧?咱家乡的味道,说不定能行!”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她就立刻行动起来。 为了还原最地道的家乡味,她特意让老家的亲戚寄来重庆本地的辣椒面和香料,就连炒杂酱用的猪肉,她都要去好几家超市对比,挑最接近家乡口感的肉质。 不过她也知道,比利时人的口味和重庆人不一样,直接按老家的辣度来肯定不行,于是她反复试验,终于调出了既保留重庆风味,又适合比利时人口味的豌杂面。 她的小摊选在比利时一个热闹的街区,旁边就是写字楼和居民区,每天早上9点出摊,下午5点收摊,一个月只摆8天,不是不想多摆,是每天准备食材太费功夫。 即便这样,她的小摊前每天都排着长队,不少都是回头客,有个比利时大叔每周都会来两次,每次都点一碗豌杂面,还会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好吃,再来”。 还有次有个中国留学生路过,吃了一口就红了眼,跟汪莉说“这味道跟我老家楼下的一模一样,想家了”,汪莉听着这话,心里又暖又骄傲。 从视频里能看到,她的小摊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碗里的豌杂给得很足,客人捧着热乎的碗,有的站在路边吃,有的坐在旁边的台阶上,筷子用得不熟练也没关系,嗦面的劲儿一点不含糊,偶尔有人对着镜头比耶,脸上全是满足的笑。 这事在网上火了之后,评论区里特别热闹: 有网友说:“咱中国美食就是有这底气!不管到哪个国家,总能抓住人的胃,这就是美食大国的自信啊!” 还有网友感慨:“大姐太会找路子了,不纠结于找‘正经工作’,反而把家乡的小味道做成了生意,又实在又厉害!” 甚至有网友补充:“我之前在国外也见过卖凉皮、肉夹馍的小摊,都要排队,果然家乡味才是硬通货。” 其实这不仅是一门小生意,更是一种文化传递,她把重庆的味道带到比利时,也让更多外国人通过一碗面,了解到中国的饮食文化。 还有一点很打动人心:她没有因为在异国遇到困难就退缩,反而从自己熟悉的东西里找机会,这种踏实又灵活的心态,才是把小生意做起来的关键。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0 阅读:78
热点急先锋

热点急先锋

冲锋一线,报道最新社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