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愧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笔力、思力、辩力,着实令人拍案叫绝。
薄薄一册小书,却像藏着无穷宝藏,一翻开就教人移不开眼,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
翻开书页,我看见了一位宽袍大袖沾着旅途风尘的老者。他会疲惫,会踟蹰,分明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
ㅤ
优美的文笔让孔圣人鲜活地立在我们眼前。
✔️他会为一曲《韶》乐沉醉,三月不知肉味;
✔️会在泗水之畔,望着滔滔逝水,发出悠长的生命喟叹;
✔️也会在周游列国的颠沛中,陷入困顿与迷茫。
ㅤ
还有那些我们熟的不能再熟的《论语》章句,在书中重新焕发生机。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再是空洞的劝诫,而是孔子在颠簸旅途中,从市井百姓身上汲取智慧的谦逊写照;
✔️"克己复礼"褪去禁锢人性的刻板印象,显露出对秩序与仁德的深刻叩问。
字句间流淌的,皆是鲜活的思想脉动。
ㅤ
💥书中对"正儒"与"伪儒"鞭辟入里的剖析,堪称全书精髓。书中毫不留情地揭开"伪儒"的虚伪面纱,直指他们如何借孔子之名,将儒家思想异化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真正的儒家精神,在孔子那里是"仁者爱人"的悲悯情怀,是"天下为公"的宏大愿景,是对人性尊严与社会正义的永恒坚守。这一准确的"名实之辨",让被曲解千年的思想本貌重见天日。
-
不同于晦涩艰深的学术论著,作者摒弃对孔子符号化的解读,带我们窥见那个在乱世中奔走呼号、屡遭碰壁却始终心怀热忱的鲜活身影。
ㅤ
本书不仅为孔子洗刷了蒙尘的误解,更让我们懂得,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机械地背诵经典,而是以开放的姿态对话先贤,从古老智慧中汲取滋养力量。
ㅤ
穿越千年时光,触摸真实的孔子。
或许唯有读懂这位真实的智者,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
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