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刚刚结束,北约秘书长那边就有点坐不住了。九月四日,这位名叫吕特的秘书长先生

梅梅谈世界 2025-09-05 15:36:13

阅兵式刚刚结束,北约秘书长那边就有点坐不住了。九月四日,这位名叫吕特的秘书长先生公开发表讲话,声称西方必须做好准备应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所谓持续威胁。   在他看来,这两个国家正在把国防工业合作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还大力投资军队现代化。   他还不忘呼吁欧洲加大军备生产,原话差不多是:我们需要的军备可比现在多得多,得多得多。这话一听就有点老调重弹,但背后还真有不少值得琢磨的东西。   其实这类言论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冷战时期类似的对立叙事就经常上演。不过今天国际形势已经大变样了,全球化让各国经济相互嵌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完全不是过去那种简单对立的关系。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我们投入国防建设主要是为了自我保护和平发展,根本不是要威胁谁。看看中国的历史就知道,我们向来崇尚和平共处,尊重各国主权,这一原则几十年从没变过。   北约自从冷战结束后一直在寻找新的存在意义,时不时需要制造一些外部关注点来维持内部凝聚力。秘书长这次发言时间点也挺巧,正好在北京阅兵之后。   阅兵本身是展示国家主权和国防现代化的正常活动,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有权进行国防建设,这是国际法赋予每一个主权国家的权利。   但北约方面似乎总习惯性地把中国的正常发展和国际合作看成是挑战,这种思维定式其实不利于国与国之间的互信。   俄罗斯和中国在国防工业上的合作确实有所加强,这一点不用回避。但这种合作完全基于两国自身的战略需求和共同利益,不针对第三方,更不是军事同盟。   现代国际关系中,国家之间开展合作再正常不过,欧洲自己也有多个国防合作项目,比如“永久结构性合作”框架。为什么同样的逻辑放到别国身上就被贴上标签?说到底还是双重标准在作祟。   再看看吕特呼吁欧洲加大军备生产的建议,这让人联想到某些欧洲国家最近确实在增加国防预算。俄乌冲突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把中国也一并纳入所谓“威胁”名单,明显是扩大了问题的范围。   中国始终是欧洲的合作伙伴,双边经贸往来密切,去年中欧贸易额又创新高。这种经济上的深度融合,显然跟“威胁”二字扯不上关系。   未来国际格局的演变需要更多对话而不是对立。中国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跟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包括北约成员国。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不会接受任何无端的指责和污名化。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和平的、开放的,国防建设只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发展利益,这一点不会因为外界的一些言论而改变。   当前世界面临诸多挑战,从气候变化到疫情防控,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应对。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团结协作,而不是制造新的分裂。   北约秘书长的言论虽然引人关注,但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观点。真正重要的是各国怎么做,是选择对话还是对抗,是选择合作还是孤立。   中国一向的选择是清晰而坚定的:我们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路我们会继续走下去。   其实国际政治很有意思,有时候一些言论看起来声势很大,但经不起时间和事实的检验。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好自己的事,这才是最关键的回答。   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平发展更是时代的主题。别人说什么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一步一步踏实往前走。 参考资料:九三阅兵后,北约秘书长:中国在造船领域已远超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根本无法追上 2025-09-05 11:26·环球网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