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局座张召忠又预测失败了! 十年前,张召忠在《海峡两岸》的节目中说道,对于激光武器,可以应用在军方的距离还非常的遥远,现在还看不到哪一天能装备,我不能说再有10年或者20年,这个东西就能够装备军队了,没有。 2015 年,张召忠在《海峡两岸》节目中谈及激光武器时,曾给出明确判断:“应用在军方的距离还非常的遥远,现在还看不到哪一天能装备,我不能说再有 10 年或者 20 年,这个东西就能够装备军队了,没有。” 十年后,全球多国激光武器的实际发展情况,与这番预测形成了明显对比。 2024 年,美国海军 “波特兰” 号两栖运输舰在太平洋海域完成激光武器实战测试,成功击落一架无人机。这款功率达 150 千瓦的 “固体激光武器系统”,不仅能应对空中目标,还可拦截小型船只和导弹,美军计划 2026 年前将其部署到 6 艘驱逐舰上。 同一时期,俄罗斯陆军在俄乌战场投入 “佩列斯韦特” 激光武器系统,该系统可在 5 公里范围内干扰无人机导航,烧毁光电设备,俄军方公开视频显示其已多次成功迫使敌方无人机返航或坠毁。 中国在激光武器领域的进展同样显著。2025 年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展出 “寂静狩猎者” 激光防御系统,该系统功率 30 千瓦,有效射程 4 公里,可拦截低空无人机、直升机等目标。 据参展人员介绍,该系统已在中东某国投入实战,累计击落 13 架无人机,拦截成功率达 100%。此外,中国军工企业还公布车载激光武器测试视频,显示其可在移动状态下锁定并摧毁高速飞行的巡航导弹模型,相关技术指标已达到军方列装标准。 张召忠当年的预测并非没有技术依据。2015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 “高能液态激光区域防御系统” 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测试中多次因过热问题失败;中国当时公开的激光武器多用于民用领域,如激光测距仪和工业切割设备,军用型号仅停留在概念验证阶段。这种技术背景下,对激光武器列装时间的保守判断,符合当时行业普遍认知。 如今,激光武器已从实验室走向战场,多个国家的军队开始制定相关作战条例。美国陆军将激光武器纳入 “多域战” 体系,计划 2030 年前构建覆盖陆、海、空的激光防御网络;中国则在军民融合框架下,推动激光技术向边防、海防领域应用,部分边境地区已部署小型激光设备用于驱离非法越界目标。十年间技术的快速迭代,让曾经被认为 “遥远” 的激光武器,逐渐成为现代战场上的新型防御力量。
红旗-29弹体极其巨大、粗壮,每部发射车为两联装,仅携带两发拦截弹。这种导弹在当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