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浙江的家长每个都是教育专家? 浙江家长好像自带教育“buff”,辅导功课能盯细节,填志愿能分析专业前景,选方向能预判行业趋势。甚至有传言说,张雪峰都不敢轻易来浙江开课,怕自己没家长专业。 其实这一切背后,是因为浙江的教育模式实在太特别了。我猜很多浙江的孩子,其实从小可能都没意识到,科学课算是浙江的专属课程。别的省份早就把物理、化学、生物分成三门来上,只有浙江把它们合成一门“科学”,从小学贯穿到高中,知识点全都串联起来学。这也难怪浙江的孩子对理科逻辑总是格外敏锐。 还有社会课,之前居然是开卷考试,最近改成全省统一B卷,难度直接升级。浙江的家长为了帮孩子适应,定会把社会课本中的历史、地理和道法知识梳理成思维导图。家长群里资源互换,详细程度比老师给的资料还更全面。 最卷的还要数体育。在浙江的家长心中,体育不拿满分都不算及格。有个杭州的妈妈和我讲,为了让儿子达标,她每天一早陪着跑,从陪跑小白一路成长为半马爱好者,连运动鞋都换了三双。 高考制度,那更是浙江独树一帜。别地方搞“6选3”“3 + 2 + 1”,浙江非要“7选3”,多出来的一门叫“技术”,说白了,就是提前教工业设计和编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从高考就拉开了帷幕。不少浙江孩子高中时期就能利用编程做些小项目。家长们为了不掉队,主动开始学起了基础编程,就怕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 浙江还有全国唯一的“三位一体”招生模式,高考分数、学业水平测试分数以及高校综合测试分数全都要记录总分。学考要覆盖高中的所有课程,无论你是否选这门,都得学扎实,逃避是不可能的。扎心的是,每次国家推行高考改革试点,浙江几乎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并不是浙江的孩子特别“皮实”,而是浙江家长太能配合。 更让人惊讶的是浙江的教育反差。过去是“寒门出贵子”,如今却成了“豪门出学霸”。许多人疑惑,浙江孩子家境优渥,回家继承家业不是更好吗?但他们没明白浙江的初心。很多富一代当年白天拼命做生意,晚上就在工厂打地铺,全力打拼,就为了下一代能安安心心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如今的浙江也已经从草根创业大省迈向高新技术大省。国家长期领军人才计划里,浙江学子表现突出,清北保送人数连续四年全国第一,各类学科竞赛名列前茅。全省累计出了415位院士,每百万人院士数量6.31,远超上海、山东和河南。大学生创业率超过5%,还是全国第一。仅浙江大学十年就孵化了500多家初创企业,浙大校友上市公司超过390家。 或许再过十几年,更多人会发现,浙江给中国带来的绝不只是税收,还有持续不断的科技和人才供给。而这份成绩其实都该归功于那些较真的浙江家长,正是他们把重视教育刻进骨子里,才真正撑起了浙江的人才高地。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浙江家长这份教育执念是因为太有钱耗得起,还是骨子里就认“读书改变命运”?评论区聊一聊,你身边有这么懂行的浙江家长吗?
频繁投诉老师,一家长爆发了老师下学期你还教我吗
【10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