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 年,左宗棠下令斩杀降将董福祥,部将刘松山大骂:“左骡子,我真是瞎了眼!” 左宗棠不为所动,挥刀砍向了董福祥,只听 “咔嚓” 一声,董福祥安然无恙,身后的一棵杨树应声而倒。 这年,左宗棠入陕甘已两年有余。仗打得苦,兵也折得多。黄土塬上的风,没一天是停的。 对左宗棠来说,比风沙更愁人的,是兵源。 董福祥吓得腿肚子直抖,冷汗顺着脖子往下淌,刚才那刀离他肩膀就差寸把远。刘松山也愣在了原地,骂人的话卡在喉咙里没说出来。左宗棠把大刀往地上一戳,黄土溅起老高,盯着董福祥沉声道:“我杀你易如反掌,但你手下那几千弟兄怎么办?扔在山里当土匪,还是让他们跟着你送死?” 董福祥这才明白过来,“噗通” 一声跪下,磕着头说愿意带着弟兄们跟着左大人打仗。刘松山挠了挠头,脸上有点发烫,刚才还骂左宗棠糊涂,现在才懂人家是另有打算 —— 陕甘这边仗打了这么久,士兵死伤太多,要是真把董福祥和他手下的人杀了,兵源缺口就更大了,后续的仗更没法打。 左宗棠这手 “刀下留人” 看着冒险,其实是务实得很。当时不少人觉得降将不可信,留着早晚是隐患,可他心里清楚,眼下最要紧的是凑够兵力平定乱局。要是死抱着 “杀降立威” 的老规矩不放,把能打仗的人都推到对立面,那才是真的傻。 当然,这也不是说随便什么降将都能留。董福祥虽然之前落草为寇,但有股子敢打敢拼的劲头,手下的人也都是常年在山里摸爬滚打的硬茬,稍加整顿就是能上阵的兵。左宗棠留他,是看准了他有可用之处,也有办法拿捏得住他 —— 刚才那一刀砍树,既是警告也是立威,让董福祥知道自己的小命捏在谁手里。 后来董福祥和他的弟兄们果然没让人失望,跟着左宗棠打了不少硬仗。这事儿也让人明白,办大事不能死抠规矩,得懂得根据实情变通。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庚子事变后,洋人要求清政府处死一批主战派大臣。当名单递给慈禧时,慈禧圈下一个名字
【68评论】【1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