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北京阅兵结束,欧盟外长发出“杂音”,在一场国际会议上,当着与会者的面,公开质疑中俄在二战中的角色,还声称那是“被制造的叙事”,对此,中方直言不讳地送出两个成语。 要知道,就在一天前,北京天安门广场刚刚举行了盛大阅兵,不仅多国政要亲临,全球十多亿人在线上观看。 恢宏的场面,传递的正是中国铭记历史的态度,然而卡拉斯这番言论,却把原本属于纪念与尊重的时刻引向了争议。 更令人意外的是,她不止一次暗示人们对二战的理解被“操控”,甚至称“读书太少才会相信”。 此话一出,现场的很多人都愣住了,因为她否认的,不是某些细节,而是全球公认的大历史。 从她的身份出发,这些话更不是单纯的个人随口而说,而是会深深影响外界对欧盟的认知。 正如意料之中,舆论的反应非常强烈,各大社交平台上,欧洲和非欧洲用户都在质疑,如果连中俄在二战中的牺牲都能否认,那是不是也该怀疑欧洲自己的历史贡献? 不少学者直接反驳,指出中国坚持了14年的抗战,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无法否定,苏联更是在东线战场投入了巨大的血与火,数千万人的死亡数字不容抹去,这不是观点之争,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面对质疑,中国的回应迅速而直接,外交部发言人第二天就在记者会上严正表态,称卡拉斯的言论完全背离常识,也充满偏见,还用了“井底之蛙”和“夜郎自大”这两个成语,形容她的偏见与傲慢。 这种带有情绪的回击,既是在维护历史尊严,也是向外界释放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会允许历史被篡改。 之所以态度强硬,并不是出于一时的面子,而是因为中国在二战时期确实付出了惨痛代价。 日本侵华长达八年,民众死亡数千万,社会几近崩塌,但正是凭借顽强抵抗,中国把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拖在了亚洲,为盟军争取了关键战略空间。 而在欧洲战场,苏联在莫斯科与斯大林格勒的血战更是直接改变了战争走向,如果没有中苏的支撑,结局难以想象。 事实上,卡拉斯并不是第一次发表有争议的言论,几个月前,她就曾在中俄关系问题上说过类似的偏颇观点。 当时,王毅还在欧洲亲自提醒她要真正理解中欧关系的本质,但看起来她并未吸取任何经验,更像是逆着舆论再往前走了一步。 这也让外界担忧,如果欧盟的“外交脸面”持续在历史问题上表态失当,很可能会影响到中欧之间的互信。 毕竟中欧合作领域太广,从经贸到环保,任何实质进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共识上,如果连二战这种关乎国际秩序根基的历史都被质疑,那信任还能剩下多少?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外交部的表态并不是情绪化反击,而是一种坚定姿态,历史不能任由个别人随意篡改,无论欧洲某些政客如何轻描淡写,中国都不会让历史贡献被淡忘。 卡拉斯的这番态度不仅得罪了中俄,也让人质疑她是否真正具备历史责任感。 对于中国来说,直言批驳很有必要,否则就会放任错误观点在国际社会扩散。 对于未来的中欧关系,欧洲政客必须明白,只有尊重历史的共识,合作才能开花结果,一旦在根基上摇晃不定,最终受损的将是彼此的信任与机遇。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5-09-04 欧盟有关官员发表涉华言论,外交部驳斥】
亚洲区的评论跟美国完全不同,对于中国阅兵的看法,全是赞美。说中国强大后从未侵略
【7评论】【14点赞】
用户72xxx00
书读太少才会胡说!
天哥
写文章要动脑子,要严谨。日本侵华是8年吗?要不我跟你普及一下,1931年9月18进攻东三省。到1945年8月15宣布投降,整整14年,全面抗战8年!可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