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国又对谷歌下了狠手。9月4日,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CNIL)宣布对谷歌开出3.25亿欧元罚单,理由是谷歌在未经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在Gmail邮箱里强行塞广告,还偷偷用Cookie跟踪用户行为。 这已经不是法国第一次收拾谷歌了,自2019年以来,CNIL已经四次对谷歌开刀,累计罚款超过6亿欧元,相当于谷歌在法国市场两年的广告收入。 这次罚款的直接导火索是Gmail邮箱的广告推送和Cookie跟踪。根据CNIL的调查,谷歌在Gmail的“促销”和“社交”标签页里插入类似邮件的广告,但这些广告的展示根本没经过用户同意。 更过分的是,用户注册谷歌账户时,系统会默认勾选与个性化广告相关的Cookie选项,而且这些选项藏在冗长的隐私条款里,普通用户根本注意不到。这种“强制同意”的做法,直接违反了法国《邮政与电子通信法》和《信息与自由法》的规定。 其实,谷歌在欧洲的数据处理问题早就被盯上了。2019年,CNIL就曾因谷歌个性化广告缺乏透明度,开出5000万欧元罚单,这也是GDPR生效后的首笔高额罚款。 当时谷歌被指将数据用途、存储期限等关键信息分散在多个页面,用户需要点击五六次才能看全,而且默认勾选个性化广告选项,涉嫌强制同意。这次Gmail的问题,本质上是同样的套路在不同场景下的重演。 更让法国人不满的是,谷歌对监管要求一直阳奉阴违。比如2022年CNIL曾要求谷歌调整账户注册流程,确保用户能明确选择是否接受Cookie,但谷歌只是象征性地修改了界面,实际操作中仍诱导用户同意。 这次调查发现,受谷歌违规行为影响的法国用户高达7400万,其中5300万人直接在邮箱里看到了未经同意的广告。CNIL主席玛丽·劳尔·德·盖马直言,谷歌对用户隐私的“疏忽”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面对罚款,谷歌的回应还是老一套。发言人表示正在“研究决定”,并称用户“始终能控制广告设置”。 但熟悉谷歌套路的人都知道,这种表态往往是拖延战术。比如2019年的5000万欧元罚款,谷歌上诉了三年才最终认罚。 不过这次CNIL没给谷歌太多缓冲时间,不仅限期六个月整改,还警告逾期将每日追加10万欧元滞纳金。这意味着如果谷歌继续拖延,罚款总额可能突破4亿欧元。 法国对谷歌的穷追猛打,背后是欧盟数据主权意识的觉醒。近年来,法国一直扮演着欧盟数据保护“急先锋”的角色。 从2019年对谷歌的首罚,到2022年对Meta开出6000万欧元罚单,再到今年对快时尚品牌SHEIN的1.5亿欧元处罚,CNIL的执法力度越来越大。 这种强硬态度,一方面是因为法国民众对隐私泄露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是在向美国科技巨头宣示主权。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说:“欧洲不能让美国公司替我们决定数据规则。” 对谷歌来说,这笔罚款虽然数额巨大,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2025年第二季度,谷歌全球营收964亿美元,3.25亿欧元仅占其营收的0.3%。 不过更让谷歌头疼的是,法国的执法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目前欧盟其他国家的数据保护机构正密切关注此案,一旦CNIL的裁决被欧盟法院认可,谷歌在整个欧洲的广告业务都可能面临调整。 比如Gmail的广告推送可能需要用户每次登录都手动确认,这将直接影响广告投放效率和收入。 从长远看,这场罚款折射出全球数据治理的博弈。美国科技公司习惯了“先收集后道歉”的模式,但欧洲正在用法律武器重塑规则。 法国的做法不仅是在保护用户隐私,更是在争夺数字经济的话语权。正如CNIL在声明中强调的:“数据不是商品,用户的同意不能被当作商业模式的牺牲品。”对于谷歌这样的巨头来说,或许真该好好想想,在欧洲市场是继续硬碰硬,还是学会尊重当地的游戏规则了。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法国宣布罚款的同一天,谷歌股价逆势上涨0.7%,市值突破2.8万亿美元。这说明资本市场对谷歌的抗压能力仍有信心。 但投资者可能忽略了一个细节:过去五年,谷歌在欧洲的罚款总额已超过15亿欧元,相当于其在欧洲市场年利润的12%。 如果这种“罚款常态化”持续下去,再大的巨头也经不起折腾。毕竟,在数据主权日益重要的今天,技术优势早已不是护身符,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用户权利,才是谷歌真正需要破解的难题。
就在刚刚,欧盟刚刚宣布了9月5日,欧盟突然宣布对美国科技巨头谷歌处以29
【6评论】【5点赞】
Ryan
罚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没得选只能依赖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