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下的安史之乱五大战役

昭华历史啊 2025-09-07 16:39:51
作者:张诗坪、胡可奇 出版社: 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更是一场被“宣传与神话”层层包裹的历史谜团。本书跳出传统叙事,从财政、后勤与地理制约切入,还原唐燕双方的真实博弈,破解那些深入人心却未必真实的“经典故事”。 ⚪️以下为书中描述五大战役: 1️⃣嘉山之战(756年4月) · 本书视角: · 战场选择:战役发生在常山郡(今河北正定)附近的嘉山。此地是河北平原的腹地,但唐军通过巧妙的布阵,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叛军(多为平卢、范阳边军)的骑兵优势,将战场转化为有利于己方发挥的“预设阵地”。 · 后勤线的压力:史思明部此前一直在河北与李光弼缠斗,连续作战,后勤补给线拉长且承受着巨大压力。唐军则是得到休整并得到郭子仪生力军支援的“内线作战”部队。此消彼长之下,叛军在持续作战能力和士气上已处于下风。 2️⃣灵宝之战(756年6月) · 本书视角: · 后勤崩溃:20万大军聚集潼关,粮食补给早已捉襟见肘。长期僵持,坐以待毙的危机远大于出战的风险。 · 政治困境:哥舒翰与杨国忠的矛盾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朝廷无法解决大军的生存问题,出战成了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绝望决策。 · 地理分析:书中详细分析了崔乾佑如何完美利用了灵宝古道南靠山、北临黄河的极端狭窄地形,使唐军兵力优势无法展开,自相践踏。 3️⃣太原之战(757年1-2月) · 本书视角: · 李光弼的卓越防守艺术:本书将此战视为防守战的经典案例。李光弼并非单纯死守,而是通过“地道战”、主动袭击、心理战(诈降计),将防守的主动性发挥到极致。 · 资源最大化利用:完美体现了在绝对兵力劣势下,如何通过工事、战术和士气来弥补不足。此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叛军西进河东、威胁关中侧翼的战略企图,稳住了唐军的战略防线。

0 阅读:20
昭华历史啊

昭华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