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说白了,中国这是把稀土那套玩法,用到了更关键的小金属上,你卡我芯片脖子,我就攥紧你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
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又迈出重要一步。从 2023 年 8 月开始,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出台政策,对氮化镓晶片、区熔锗锭等半导体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未经官方许可的货物一律禁止出境。海关查验流程同步升级,证件不全的货物当场扣押,没有协商余地。
到了 2025 年 2 月 4 日,政策进一步收紧,钨、碲、铋、钼、铟等 25 种稀有金属及相关技术被纳入管制范围,仲钨酸铵等产品的出口必须经过严格审批。
这些看似陌生的金属,实则是现代工业的 "隐形基石"。钨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耐高温部件,碲是光伏薄膜电池的核心材料,铋在医药和核工业领域不可替代,钼是高端钢材的关键添加剂,铟则是液晶显示面板的必需原料。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金属生产国,2024 年镓、锗出口量较前一年减少近半,碲化镉出口量却逆势增长 1.87%,显示出国际市场对中国资源的深度依赖。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美国 82% 的锑、50% 以上的锗依赖进口,其中 63% 的锑和 26% 的锗来自中国。
这场资源博弈的背后,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深层较量。美国近年来频繁升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试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中国则以 "精准反制" 回应,将稀土管控经验延伸至更广泛的战略资源领域。这种策略既符合《出口管制法》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宗旨,也与国际防扩散义务相契合。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锑价从每吨 1.3 万美元飙升至 3.8 万美元,锗价涨幅超过 70%,反映出市场对供应链稳定性的担忧。
对于中国而言,这既是应对外部压力的防御性举措,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主动布局。厦门钨业等企业将钨丝应用于光伏硅片切割,带动全球钨需求增长 5%-8%,同时加快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以规避贸易风险。
中国铜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纯硒、碲的规模化生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将原本的工业废料转化为战略资源。这些实践表明,中国正从 "资源出口国" 向 "技术输出国" 转型。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2024 年从中国进口的钼粉占其总进口量的 60% 以上,管制措施可能影响其汽车和机械制造业。
美国虽投入数十亿美元重建国内产能,但爱达荷州锑矿预计 2028 年才能投产,短期内难以摆脱依赖。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正在改变全球贸易规则,彭博社指出,这种 "反向制裁" 开创了非西方国家运用供应链权力的先例。
这场资源博弈的本质,是大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战略竞争。当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迟滞中国发展时,中国正以资源管控为杠杆,撬动全球产业链格局重塑。
从稀土到小金属,这种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的策略,既展现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也考验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包容性。
未来,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与维护自由贸易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
您认为这种资源博弈会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在这场较量中还有哪些战略空间可以拓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用户10xxx46
镓是金属?
墨鱼蛏子 回复 09-07 23:17
那你说是啥?
铁马冰河入梦来
美国鬼子以为别的国家都是软柿子,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打击别的国家还不允许别的国家反抗,美国鬼子不会得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