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人第一胎是夫妻原配的娃,第二胎必须是另一个男人,第三胎再换男人,没办法,为了保障后代健康遗传,只能是铁打的老婆流水的汉,当然也不能白交流,一般男人会给女方的老公送礼物,譬如一头肥硕的海豹,或者12条冰冻的三文鱼。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根本原因在于避免近亲繁殖,北极圈内人口规模小,血缘亲近,长期近亲繁殖会导致后代体质弱、易夭折。 在北极那样连呼吸都成奢侈的地方,一个健康的孩子就是整个部落延续的希望,通过引入外部基因,能够增加遗传多样性,换取更强的生存力。 孩子出生后,真正的父亲是谁不重要,因为他妈嗯都将在原配丈夫的家庭中长大,在因纽特人的观念中,孩子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整个部落。 因纽特人还有一种被称为“以妻待客”的习俗,这是北极中最高的待客之道,当远方客人到来时,因纽特人会拿出最好的食物,甚至让妻子为客人“暖身”。 早期西方探险家首次记录这些习俗时感到极度震惊和不解,一位名为彼得的探险家在19世纪末的著作中描述这些土著人似乎完全没有贞洁观念,他们随意交换妻子就像我们交换礼物一样自然。 然而,随着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才逐渐明白,在生存极限环境下,文化习俗必须服务于种群生存这一最高目标。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北极环境中,资源共享是生存的关键,狩猎得到的海豹肉会被平均分配给整个社群,海豹油被储存起来,只有在最重要场合才会使用。 因纽特人彼此非常团结,他们会帮助每一个人,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家人,都会一视同仁,孤苦伶仃的老人和孩子都会得到大家的赡养,这些独特的婚育习俗和资源共享机制,都是在极端环境逼迫下形成的生存智慧。 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正面临巨大挑战,西方传教士曾极力压制这些“不道德”的习俗,现代医疗技术的引入降低了婴儿死亡率,政府定居政策使因纽特人逐渐离开传统游猎生活。 全球气候变化也在改变北极生态系统,如今越来越多的因纽特人移居城镇,接受现代教育和一夫一妻制观念,在格陵兰的因纽特人社区,已经建起了现代化的学校和医院,孩子们既学习祖先的狩猎技巧,也掌握现代科技知识。 因纽特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文化和习俗往往是为了适应特定环境而形成的。虽然有些习俗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但在特定的历史和环境条件下,却有着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因纽特人,用身体、用血缘、用合作,在冰雪中写下一则则生存的法则,他们从未觉得自己“特殊”,只是选择了最实际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孩子、守护自己的族群。 参考资料:新京报,《冰屋,因纽特的原始之家》
在ICU离世的43岁女子,是七夕情人节当天被前夫殴打的。她很爱美、会打扮,离过两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