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下旨,让奴才们去永和宫把78岁的愉妃抬过来,

虎虎聊娱乐 2025-09-08 14:34:20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下旨,让奴才们去永和宫把78岁的愉妃抬过来,敬事房小太监赶忙劝道:“太上皇,愉主子年事已高,如今已经没有她的牌子了......”话还没说完,乾隆呵斥道:“今晚,朕只要愉妃,难道你想抗旨吗?” 清朝乾隆年间,国家太平,乾隆帝弘历治理江山,疆土稳固。他有十七个儿子,可成年活下来的就四个,这让他对每个孩子都看重。皇五子永琪是其中翘楚,生母就是愉妃珂里叶特氏。她出身内务府,十三岁进府侍奉,当时弘历还是雍正的皇子。愉妃生永琪那年,乾隆六年,永琪三月出生,聪明过人,五岁会背古书,十岁帮着处理军务。乾隆帝常夸他,破例让他跟自己南巡,还教他骑射。朝里人都觉得永琪最像接班人,可惜乾隆三十一年,永琪得附骨疽,太医治不好,半年后就没了,才二十五岁。这打击乾隆帝不小,他撤了些内务府的人,愉妃也从那以后深居不出,宫里不提永琪的事。 乾隆帝对永琪的念想没断过。每年除夕,他私下看愉妃写的永琪成长册子,从小事到火灾救驾,都记着。乾隆五十六年,就是1791年,那年乾隆八十一,愉妃七十八。除夕夜,乾隆帝在乾清宫待着,突然下旨,让人去咸福宫传愉妃。敬事房太监劝说,愉妃年纪大,牌子撤了多年。乾隆帝不听,坚持今晚只要愉妃。太监们只好去传,愉妃披衣裳就来了。两人见面,没谈别的,就忆永琪。乾隆帝拿出永琪十四岁画的图,父子骑马那幅,说像自己也像愉妃。还点香设灯,说让永琪过年。聊到天亮,乾隆帝醒了,愉妃没了气息。这事宫里都知道,却没外传。 愉妃次年春去世,乾隆帝封她贵妃,葬裕陵妃园寝,碑上写“谨慎温良”。从那起,乾隆帝不召妃嫔了,记事本停了段日子,史书说居养为宜。他拒了臣子修传的建议,说写不清。乾隆帝活到八十九岁,没儿子陪葬,就留永琪小时候的翡翠环。这反映帝王家也有常人愁,权力大却孤独。愉妃虽没大宠,却成了乾隆帝最后倾诉的人,两人共享对永琪的记忆。 这故事源于清实录和宫廷记载,真实可靠。乾隆帝召愉妃,不是风流事,而是父子情。国家发展靠一代代传承,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更注重家庭和谐。 永琪早逝,乾隆帝痛心,召愉妃忆旧,这在史书含糊记着。愉妃一生低调,四十七年妃位没升,却因儿子留名。乾隆帝晚年孤独,找她聊永琪,次日她就走了,这事耐人寻味。 历史教我们,帝王也普通。乾隆帝治理有方,扩大疆域,体现清朝繁荣。但对儿子的挂念,说明再强也需情感寄托。愉妃就是那寄托,虽无显赫,却安静陪伴。

0 阅读:607

猜你喜欢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