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源自瑞士的抗失眠药达利雷生(商品名:科唯可)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开出上海首张处方,这标志着该药正式进入我国临床应用,睡眠治疗迎来新时代。
《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中国成年人存在睡眠困扰。传统抗失眠药物虽能缩短入睡时间,但常导致日间嗜睡、认知功能下降等副作用,且长期使用存在依赖风险。达利雷生作为新型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不仅能有效改善夜间睡眠,更能显著提升日间功能,为患者提供了可长期使用的治疗选择。
与传统药物通过广泛抑制大脑活动促进睡眠不同,达利雷生精准靶向导致失眠者“过度觉醒”的开关。所谓“过度觉醒”,是指许多失眠患者的大脑并非“抑制不足”,而是清醒系统过度活跃——食欲素作为负责维持清醒和警觉的关键神经递质,在其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达利雷生作为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正是通过精准阻断食欲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关闭这一开关,诱导生理性自然睡眠,而非强制镇静整个大脑。其约8小时的半衰期设计既能有效减少夜间觉醒,又能避免次日药物残留效应,确保患者白天保持清醒状态。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肿瘤内科主任闵大六表示:“不少肿瘤患者有焦虑情绪,引起睡眠质量下降或者失眠,进而影响了治疗或者康复的进程。在其门诊中,有近四成患者会出现上述症状。”闵大六向记者介绍道,以往医生会给患者开具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调节神经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催眠、抗焦虑等效果。如果长期使用,会导致耐受性和戒断反应,同时会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等状况。据悉,苯二氮卓类药物被归为精神类药物,受到严格管控。多年来,医生们在寻求既能有效改善夜间睡眠,又不影响白天精神状态的药物。中国III期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在加快入睡、减少夜间觉醒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日间功能,且治疗剂量应用1年未发现依赖性或耐药性。在安全性方面,达利雷生表现良好,停药后患者没有出现戒断反应或失眠反弹。
专家同时建议,失眠治疗需多管齐下,患者在使用药物的同时,需配合科学的睡眠管理(如规律作息、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认知行为治疗等综合措施,从根源上改善睡眠。
达利雷生源自瑞士,由先声药业和Idorsia公司合作研发引入中国。达利雷生已在全球十余个国家及地区获批上市,是目前唯一获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可改善日间功能的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类失眠药,并获中国相关治疗指南高规格推荐。目前达利雷生已在电商渠道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