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地主王学文突然发现一20岁女兵,昏倒在家门口。他四下看看无人,一下把她扛到炕上。片刻后,女兵解开衣襟,抱出一个满月的婴儿,含泪说:“大哥,以后就跟您姓吧,就叫王继曾!” 吴仲廉出生于湖南宜章一个普通家庭,早年接受教育,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她在学校期间接触进步思想,很快投身于工农运动。1928年,她参加湘南起义,随部队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干事。 此后,她担任毛泽东书记员,参与古田会议决议抄写工作。1930年,她与曾日三结婚,两人共同在革命队伍中工作。曾日三出身书香门第,早年任教师,后在吴仲廉影响下加入革命,任红军政治部秘书长等多职。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吴仲廉随红一方面军北上,经历艰苦环境,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她随西路军西渡黄河,任红九军政治部科长。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面对国民党马家军围堵,部队损失严重,补给短缺。 1937年1月,西路军行至甘肃临泽县,吴仲廉生下儿子。当时部队处于撤退状态,环境恶劣,携带婴儿难以继续行军。曾日三任红九军代理政委,负责指挥作战,无法分心照顾家庭。经过考虑,他们决定将孩子托付当地居民。 经人介绍,选择临泽县沙河乡花园村王学文家。王学文是当地地主,拥有土地,担任村团大队长。他的妻子秦莲刚生子,有抚养条件。吴仲廉将婴儿交给王学文夫妇,取名王继曾,以掩护身份。王学文同意收养,尽管存在风险。 此后,王学文夫妇将王继曾视如己出,对外称双胞胎,避免外界怀疑。几个月后,王学文的亲生子夭折,更加强了对王继曾的照顾。 曾日三继续率部作战,1937年4月,在甘肃安西红柳园子,红九军遭国民党军包围。他指挥部分部队掩护伤病员和妇女突围,自己率队阻击,最终弹尽援绝,被俘牺牲。吴仲廉在同一战斗中被俘,先押至张掖,后转西宁中山医院服劳役。 王学文得知消息,携妻儿探望吴仲廉,确认孩子安好。吴仲廉被俘期间,国民党当局对其进行审讯,但她坚持立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经周恩来等交涉,吴仲廉获释,返回延安。她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任苏皖纵队政治部主任,与江华合作。1945年,她出席中共七大。 新中国成立后,吴仲廉调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成为全国首位女性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她负责建立司法体系,完善律师制度,复核旧案,确保公正执行。她强调司法责任,推动浙江省法律顾问处建设。 1950年代,她开始寻找王继曾。通过部队渠道,联系上王学文一家。 王继曾已十三岁,在王家成长,接受基本教育。王学文夫妇告知他身世,吴仲廉带干部前往临泽接回孩子。王继曾表达对养父母感激,后随母生活,但保持联系,常回访王家。
特批享元帅待遇的开国将军,同时拥2位合法妻子,资历比朱德还老1955年9月27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