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欧盟把技术搞到手,中国企业再把工厂建起来,很有可能就会像非洲的尼日尔那样,驱

历来现实 2025-09-09 19:46:06

一旦欧盟把技术搞到手,中国企业再把工厂建起来,很有可能就会像非洲的尼日尔那样,驱逐中国工厂的高管,企业资产也会被没收,剧本都是现成的,只是地点和演员发生了变换。

去年尼日尔确实接管了外国矿业公司,但这类事件通常发生在政治不稳定、法律不健全的国家,这些国家往往觉得之前签的合同不公平,或者政权更迭后新政府想重新洗牌。

但欧盟可不是非洲,欧盟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做生意讲究规则和信用,中欧之间的投资往来就像一场婚姻,不是想离就能离的。

德国汽车、法国飞机在中国也有大量投资,如果欧盟乱来,中国同样可以反制,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不过,这种担心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欧盟最近确实在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出台了不少新规。

虽然不至于直接没收工厂,但可能会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加强安全检查等方式,让中国企业的日子没那么好过。

看看光伏产业就明白了,十年前中国光伏产品靠价格优势打进欧洲市场,结果欧盟来了个反倾销调查,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和解。

现在轮到电动汽车领域,故事似乎又重新上演,不过这次欧盟更聪明了,不再直接对抗,而是用规则来说话。

说到底,中欧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欧盟真正想要的不是赶走中国企业,而是在保住自己饭碗的前提下,和中国好好做生意。

对中国企业来说,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光靠价格打天下,更要学会融入当地,做个受欢迎的“本地企业”。

网上这种“受害者心态”其实挺误事的,总觉得别人会坑自己,反而容易错过真正的好机会。

欧盟和非洲国家完全不同,是讲规则的地方,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可能会错判形势,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

中国企业要想在海外站稳脚跟,关键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是技术要不断升级,不能总是抱着“用技术换市场”的老思路,要有别人拿不走的核心竞争力,最好能和当地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

第二,要熟悉游戏规则,欧盟法律多如牛毛,但只要吃透了,反而能成为保护自己的武器,中国企业要学会用当地规则保护自己,甚至参与制定规则。

第三,不能光埋头做生意,还要让当地人知道:中国企业来了之后,带来了就业机会,拉动了经济,是来做贡献的,不是来捞一笔就走的。

总之,国际竞争就像下棋,光会抱怨对手不行,得要自己棋艺高超,中国企业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就要技术、规则、口碑三者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站稳脚跟,受人尊重。

与其整天担心“别人学会技术就不要我们”,不如努力做到“我们的技术你永远追不上”,或者“我们的合作让你舍不得离开”,这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历来现实

历来现实

假装不懂现实,但假装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