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广州,一工厂老板接到一批神秘订单,31天加班加点,必须赶制7.5万只包,光是样板就打了300次才过关。直到九三阅兵礼当天,他们才发现这些包是做什么用的。 在广州花都的一个箱包工厂,老板张伟正埋头处理日常订单时,一个神秘电话打破了平静。电话那头声音低沉,要求他在31天内赶制7.5万只包,但用途绝口不提,只强调保密至上。 张伟心头一紧,这订单像块烫手山芋——数量庞大,时间紧迫,却连个像样的解释都没有。他犹豫片刻,还是咬咬牙接了下来,毕竟花都作为箱包产业重镇,工厂设备齐全,工人手艺精湛,或许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订单刚下,张伟就带着团队投入样板测试。这包的设计要求严苛得近乎苛刻,尺寸、材质、颜色一丝不苟,稍有不符就得推倒重来。工人们反复打样,足足折腾了300次才勉强过关。 每次修改,张伟都盯着图纸发呆,包的细节透着不寻常——比如特制的防水层和加固提手,像是要应对什么特殊场合。员工们私下嘀咕,这包怕不是给大人物用的? 张伟只是摇头,叮嘱大家别多问,埋头干活就行。工厂里机器轰鸣,灯火通明,加班成了家常便饭,连吃饭都像打仗,生怕耽误一分一秒。 生产线上,工人们挥汗如雨,31天里几乎没睡过囫囵觉。老工人王师傅负责裁剪,手指磨出了茧子,却不敢停歇;年轻学徒小林负责缝纫,眼睛熬得通红,还强打精神。 张伟每天守在车间,盯着进度条,压力山大。包的数量像座山,一天天堆高,工人们累得直不起腰,却没人抱怨——毕竟,这订单透着股神秘劲儿,说不定能成工厂的翻身仗。 偶尔,张伟瞥见包上印着的特殊标记,心里咯噔一下,这标记似曾相识,却想不起在哪见过。工人们闲聊时,总爱猜这包的归宿,是救灾还是庆典?张伟只笑笑,说等日子到了就知道了。 随着交货日临近,工厂的气氛越来越紧张。最后一周,工人们连轴转,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张伟亲自质检,每只包都仔细检查,生怕出纰漏。 包的包装也讲究得离谱,密封得严严实实,连标签都贴得一丝不苟。工人们打包时,忍不住多看几眼,这包看着普通,却透着股庄重感。张伟心里打鼓,这订单背后肯定藏着大文章,但既然接了,就得硬着头皮干完。 终于,7.5万只包按时运走,工厂里一片寂静,大家累得瘫倒在地,却还惦记着包的用途。张伟望着空荡荡的车间,长舒一口气,总觉得这事儿还没完。 九三阅兵礼当天,张伟和工人们挤在工厂休息室看电视。屏幕上,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观礼席上整齐摆放着一个个亮眼的包——正是他们赶制的那款! 包里装着纪念品和手册,供嘉宾使用。张伟瞪大眼睛,恍然大悟,原来这神秘订单是给国家级盛典准备的。工人们欢呼雀跃,王师傅拍着大腿笑,小林激动得直跳。 张伟心头一热,31天的辛苦值了,这包成了阅兵的一部分,花都的箱包手艺登上了大舞台。电视里,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国旗飘扬,而他们做的包静静躺在嘉宾手中,见证着历史时刻。 阅兵结束,工厂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但张伟和工人们心里多了一份骄傲。那7.5万只包,像无声的勋章,刻着他们的汗水。张伟偶尔想起订单的神秘,嘴角上扬——保密生产,加班加点,样板测试300次,这一切都为了一个庄严的使命。花都的箱包,就这样融入了国家盛典,成了故事里的一笔亮色。
[微风]广州,一工厂老板接到一批神秘订单,31天加班加点,必须赶制7.5万只包,
士气沉沉
2025-09-10 10:45:03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