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德国,北溪2没了不敢吱声,现在连自家电网都被人点上了。 德国这个曾经的工业巨头在世界舞台上,它变得越来越沉默,面对一些关乎自身命运的大事,发出的声音小到几乎听不见,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奈。 这种被动和力不从心,让很多人开始怀疑,这还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德国吗? 它的行为越来越像一个被人牵着线的木偶,失去了自主行动的能力,引发了对其是否还是一个完整主权国家的拷问。 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在海底发生神秘爆炸,这条曾被视为德国“能源生命线”的动脉就这么断了。 要知道北溪2号项目可是耗费了数百亿欧元,承载着德国能源转型的希望,其战略意义不亚于我们的三峡大坝。 然而面对如此重创,德国的反应却出奇的平静,没有强烈的谴责,没有深入的调查,更没有追究责任的决心。 一个关乎国家命脉的战略项目,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成了一个国际笑话,让德国在冬季取暖问题上不得不看人脸色。 有人说就连晚清那样的政权,在挨打时还知道要上谈判桌讨价还价,而现在的德国却像是在“躺平任锤”,连为自己辩护的姿态都懒得做了。 这种状态恰恰是它在地缘政治夹缝中真实处境的写照。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9月9日凌晨3点,趁着柏林防备最松懈的时刻,有人用助燃剂精准地纵火推倒了两座高压电塔。 这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袭击。 破坏瞬间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柏林东南部超过四万户家庭陷入黑暗,三千家商户被迫停业。 早高峰的电车停运,交通信号灯熄灭,整片区域仿佛倒退回了没有电的时代。 更可怕的是紧急热线也中断了,市民陷入恐慌。 养老院里依赖维生设备的老人命悬一线,医院也只能紧急启动备用电源。 这起事件将德国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赤裸裸地暴露了出来。 两座如此重要的高压电塔,竟能被极端分子轻易接近并摧毁,这背后是安全防护体系的严重缺失。 而从报警到消防员扑灭大火,足足花了一个小时,破坏早已无法挽回,应急机制的短板显而易见。 巨大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供应链中断和员工失业接踵而至。 但比钱更严重的是民众心中那份“深深的不安全感”。 大家都在问:连首都的电网都能被轻易破坏,还有什么是安全的? 德国社会的暗流涌动早已不是秘密,这次袭击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频繁受攻击却得不到有效保护时,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就会急剧增加。 德国正面临能源供应和电力安全的双重困境。 它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防护升级,而是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自己的安全战略和国际定位。 警钟已经敲响,“今天是北溪管道,明天是柏林电网,后天又会是什么?” 德国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在沉默中滑向更被动的边缘,还是鼓起勇气和决心,真正地重建安全? 这个选择不仅决定着德国的未来,也深刻影响着整个欧洲的走向。
二战期间西欧各国普遍被德国占领,但是各国对待德国人态度完全不同。法国抵抗组织在
【65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