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然就不要乌克兰的粮食了,进口量是断崖式的下跌。显然,中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已经转变了。为什么转变,这不怪中国,责任全在泽连斯基。 俄乌冲突从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中立立场,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这不是空话,中国多次在国际场合呼吁停火止战,避免事态升级。 乌克兰起初也没说什么,可后来基辅领导层越来越偏向西方,泽连斯基开始公开指责中国暗中帮俄罗斯,而这种指责带来的后果也正在显现。 这话简直是没凭没据,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光明磊落,秉持客观公正,这一点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有关各方心里都清楚。 记得2024年6月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泽连斯基就说了些对中国不尊重的话,后来他去菲律宾,还和菲律宾总统一起说中国的不是。 那时候他那么做,明面上是想拉拢菲律宾去参加西方国家背后鼓捣的所谓"乌克兰和平峰会",可那个峰会连俄罗斯都不让参加,中国当然不会去凑那个热闹,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拜登都避开了,没去参加。 今年8月,泽连斯基又说"乌克兰不需要中国作为提供安全保障的国家之一",还抱怨中国"没有帮助阻止2022年的冲突"。这种反反复复、没有根据的指责,实在让人寒心。 你想想,中国本来是真心实意想帮乌克兰,也想推动冲突和平解决,可换来的却是这样无端的指责,换谁心里都不好受。 国家之间的合作,最讲究的就是相互尊重和信任,现在乌克兰方面这么说,这么做,怎么还能指望双方继续愉快合作呢? 泽连斯基可能忘了,乌克兰的经济可是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2024年的时候,中乌双边贸易额还增长了12%,中国占了乌克兰农矿产品出口的23%。 中国市场对乌克兰来说有多重要,他们心里应该比谁都清楚,可泽连斯基政府一边想从中国市场赚钱,一边又跟着西方国家对中国说三道四,这种做法实在不地道。 咱们中国人常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乌克兰方面不珍惜和中国的合作关系,那中国自然也要重新考虑双方的合作了。 2025年3月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粮食的金额断崖式下跌,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要知道,2024年一整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还有451.5万吨,价值78.9亿元,可到了2025年3月,这个进口规模差不多就清零了。 这能怪中国吗?我觉得不能,要怪只能怪泽连斯基自己,是他的错误言行让两国合作受到了影响。 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全球粮食市场有什么变化,才导致进口量下降?确实,2024年中国整体的玉米进口量就减少了约49%,这说明国内供应可能更充裕了。 但为什么从乌克兰的进口降得这么厉害,而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变化没这么大呢? 2024年从巴西进口的玉米占了47%,美国占15%,到了2025年3月,巴西一下子成了最大供应国,当月从巴西进口的玉米占了94%,而乌克兰的进口几乎为零,这很明显,不是市场因素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粮食反而在增加,2025年一季度,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小麦量同比增加了27%。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粮食进口需求还在,只是我们把订单从乌克兰转到了其他国家,乌克兰本来可以通过出口粮食获得宝贵的外汇,可现在因为泽连斯基的错误政策,粮食卖不出去,农民收入锐减,2024年乌克兰的贸易逆差已经扩大到291亿美元了。这样下去,受损失的还是乌克兰自己的老百姓。 最近有消息说,俄乌可能要达成和平协议了,如果真能这样,那黑海地区的粮食出口情况可能会改善。 但就算和平协议达成,乌克兰的粮仓、港口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要完全重建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 本来中国可以在这方面帮上大忙,可现在因为泽连斯基政府的态度,这样的合作机会恐怕很难再有了。 说句心里话,看到中乌关系变成现在这样,真的让人觉得可惜,中国一直真心实意地想帮助乌克兰,也希望看到俄乌冲突能和平解决。 可泽连斯基政府偏偏要跟着西方跑,对中国说三道四,结果把好好的合作搞砸了。 现在乌克兰的粮食卖不出去,经济遇到困难,这能怪谁呢?我觉得只能怪泽连斯基自己,是他的短视和错误决策让乌克兰失去了中国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市场。 中国始终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坚持中立立场,推动和平解决冲突,这一点不会变。但同时,中国也不会任由其他国家无端指责,损害中国的利益和形象。 国家之间的交往,讲究的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如果乌克兰方面不能端正态度,继续跟着西方对中国指手画脚,那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发展的机会。 希望泽连斯基总统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政策,不要再做损害中乌关系的事情了,否则最后吃亏的还是乌克兰自己。
事实证明,乌克兰就是喜欢作死,一点都不值得同情!乌克兰驻菲律宾大使费迪夫最近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