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邓华住院,谁知许世友知道后,却有些生气,还抱怨道:“老邓不够意思啊,来了上海连声招呼都不打,不用理他!”[舔屏] 邓华这次住院,源于他执拗的性格,70岁的他想写一本关于解放海南岛的回忆录,为了核实1950年4月那场渡海战役中第一批登陆部队的具体登陆时间,他非要亲自飞到海南查阅档案,家人劝不住,秘书拦不了,这位老将军硬是拖着刚动过胆囊手术的身体飞到了海口。 在海南待了一周,翻阅了大量军事档案后,邓华终于找到了那个困扰他多日的细节,第一批登陆部队是在凌晨抢滩成功的,比他记忆中的时间早了45分钟。 回到上海后,他的身体彻底垮了,高烧39度不退,被紧急送进医院。 消息还是传到了南京,许世友的警卫员老张在上海有个战友,无意中听说了邓华住院的事,随口跟老张提了一句,老张觉得首长应该知道,就告诉了许世友。 许世友听完当场就炸了:“老邓这个混蛋!来上海都不吱一声,拿我当外人是不是?”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嘴里骂骂咧咧,但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是在担心。 骂了一通后,许世友立刻让秘书打电话到上海了解情况,得知邓华是因为查档案累病的,许世友心疼得直拍桌子:“这个老倔头,都70岁的人了,还这么不要命!” 许世友马上决定去上海看望老战友,可就在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时,他的老毛病犯了,静脉曲张导致双腿肿胀,连走路都困难,医生坚决反对他长途旅行,警告说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坐火车很可能引发血栓。 许世友急得在院子里直跺脚,可越跺腿越疼,他只能每天打电话到上海询问邓华的病情,每次挂电话后都要在房间里转好几圈,嘴里念叨着:“早知道就不该让他一个人去海南。” 两位老将军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1950年代,他们在不同的军区任职,但经常通信交流军事心得,1960年代邓华因为一些历史问题受到冲击,在北京开会时很多人避而远之。 有一次在京西宾馆的食堂里,邓华端着饭盒找不到人愿意同桌,许世友看见了,二话不说端着自己的饭菜走过来,大声说:“老邓,来我这边坐!”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瓶茅台,倒了两杯:“这些人不懂事,咱俩喝酒。” 那顿饭邓华记了一辈子,后来邓华曾对秘书说:“许世友这个人脾气暴,但心眼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他敢跟我坐一桌。” 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中央考虑让邓华担任前线指挥官,邓华主动推荐了许世友,他对组织部的同志说:“打硬仗还得是老许,他比我更合适。”许世友后来知道这件事,专门给邓华写了封信:“老邓,这份情我记住了。” 现在邓华病重,许世友却被自己的身体困在南京,这让他痛苦不堪,他每天都要问秘书好几遍,上海那边有没有消息?老邓的病好点了吗? 邓华的病情急剧恶化,临终前几天,他对守在病床边的妻子说:“我想去南京看看老许,可能来不及了。”妻子握着他的手说:“等你好了就去。”邓华摇摇头:“这辈子恐怕见不着了。” 后来邓华在上海逝世,许世友正在院子里晒太阳,他得知这个消息时,许世友愣了好久,然后突然抱住头痛哭起来,这个在战场上从不掉眼泪的硬汉,哭得像个孩子,他一边哭一边捶着自己肿胀的双腿:“我早该去的,我早该去的!这破腿害死人!” 后来许世友的身体稍微好转后,专门去上海祭拜了邓华,他在邓华墓前站了很久,对着墓碑说:“老邓,我来晚了,你这个倔老头,生病也不告诉我。” 许世友去世前曾对子女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没能在老邓临终前见他最后一面,他瞒着我是为了我好,可我宁愿冒着风险也要去看他。” 两位老将军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在于天天联系,而在于关键时刻的那份牵挂和担当,即使最终没能再见一面,但那份深深的情谊,已经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网友热评: “许世友骂得越凶,越说明他重情义!现在人动不动就玩消失,哪像老一辈人把友情看得比命重。” “一个暴脾气,一个老好人,凑一块就是绝配!就像我俩发小,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吵架后还是铁得很。” “邓华临终前还惦记着看老许,许世友捶腿哭的样子太真实了,现在年轻人谈恋爱都没这么走心。” “许世友在邓华落魄时端酒站台,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现在有些人发达了就装不认识。” “你遇到过像这样'刀子嘴豆腐心'的挚友吗?” 快来评论区讲讲你的故事! 信源:军事科学院
1979年,邓华住院,谁知许世友知道后,却有些生气,还抱怨道:“老邓不够意思啊,
风景繁华
2025-09-11 14:43: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