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昨天正式宣布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案子,原定9月23日召开的听证会,因为辩护方提出的申请,决定限期延迟。 要把这事说清楚,得从杜特尔特当总统时的 “禁毒战争” 说起。2016 年他刚上任就发起了大规模打击毒品犯罪的行动,一直持续到 2022 年卸任。 官方统计说这期间有 6200 人在禁毒行动中死亡,但人权组织觉得实际数字要高得多,估计超过 1.2 万人。正因为这事,国际刑事法院 2018 年就启动了初步调查,怀疑这里面存在违反人权的情况。 有意思的是,菲律宾 2019 年就正式退出了国际刑事法院,但法院认为自己对菲律宾退出前发生的事情还有管辖权,所以调查一直没停。 今年 3 月 11 日,杜特尔特在马尼拉被逮捕,当晚就被押送到荷兰海牙,关在斯海弗宁恩监狱的国际刑事法院拘留所里。这可是第一个被国际刑事法院起诉的亚洲前国家元首。 当时他第一次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听证会时,看起来状态就不太好,显得茫然又虚弱,没说几句话。现在辩护方拿健康问题说事,也不是没根据。 杜特尔特今年已经 80 岁了,听说患有重症肌无力和布尔格氏病,腿脚血液循环不好,身体状况确实不太理想。 菲律宾国内对这事的反应分裂得厉害。现任总统马科斯的态度就很耐人寻味。 他刚上任的时候说不会协助国际刑事法院调查杜特尔特,但从 2023 年 11 月开始态度就变了,甚至说在考虑让菲律宾重新加入国际刑事法院。这次杜特尔特被捕,马科斯政府说是因为国际刑警组织的请求,他们只是履行承诺,还强调 “没有以任何方式帮助 ICC”。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少不了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子。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在菲律宾政坛一直不对付,最近参议院高层大换血,杜特尔特阵营的人全被清出去了,可见权力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杜特尔特的支持者们反应很激烈。从 3 月他被捕开始,多个城市就陆续爆发了抗议活动。 在首都马尼拉的最高法院外,在他老家达沃市的住所外,都有人集会、守夜。达沃市还搞过团结骑行,十多辆汽车、摩托车和消防车鸣笛示威。 最热闹的是在基达帕万市,大概 5000 人直接占领了市中心的一段高速公路举行祈祷集会,市长还专门下令关闭这段路给他们用。 他的小女儿韦罗妮卡・杜特尔特还在社交媒体上呼吁民众为父亲点燃蜡烛表达支持。这些支持者觉得把杜特尔特交给外国法庭是 “背叛”,有人甚至在集会上焚烧马科斯的海报。 但受害者这边也没闲着。目前已经有 303 人申请参与诉讼,其中 15 人已经正式获批,他们肯定希望能通过法律途径讨个说法。 这种对立情绪让整个事件更复杂了,一边是觉得杜特尔特打击毒品有功的支持者,一边是认为他手段过激侵犯人权的受害者和反对者。 国际上对这事的看法也不一致。人权组织密切关注案件进展,担心延期会影响司法公正。但也有人质疑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觉得菲律宾都退出了,法院还管这事有点说不过去。 而且国际刑事法院一直被批评有点 “选择性执法”,以前调查的多是非洲国家领导人,这次轮到亚洲国家,难免让人议论纷纷。 这次延期对各方都有影响。对杜特尔特来说,虽然暂时不用出庭,但还得被关在拘留所里,80 岁的老人长期羁押,身体肯定吃不消。 对他的家族来说,四个子女特意跑到海牙去探视,副总统莎拉还说 “是父亲召唤我们来的”,这明显不只是探亲,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告诉大家家族势力还在。 小女儿凯蒂带话出来说 “他不后悔,也不会道歉”,这话既是给支持者打气,也是在法律战之外的舆论战。 对马科斯政府来说,延期给了他们喘息的空间。既不用马上面对国内支持者的压力,又能在国际上摆出配合司法的姿态。 但这招也有风险,如果最后案子不了了之,可能会被骂软弱;要是真把杜特尔特送上审判席,又会得罪他的大批支持者,影响选票。 国际刑事法院的日子也不好过。如果因为健康问题一直拖下去,会让人觉得它没能力处理大案;可要是不顾杜特尔特的身体状况强行开庭,又可能被说不人道。怎么在维护司法权威和尊重基本人权之间找平衡,对法院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现在这事就僵在这里,听证会延期了,但没说延到什么时候。杜特尔特的辩护团队想无限期中止诉讼,法院只同意有限度推迟,双方还得接着掰扯。 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势力也在暗中较劲,国际上的关注目光也没离开。说到底,这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法律案件,而是牵扯到国际司法、国家主权、国内政治博弈的复杂事件。 听证会可以暂停,但围绕它的各种角力还远没结束,接下来怎么发展,恐怕还要看各方势力的进一步较量。
国际刑事法院昨天正式宣布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案子,原定9月23日召开的听证会,
天天纪闻
2025-09-11 15:40:31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