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总政主任余秋里中将回乡探亲,弟弟却避之不见,村长亲自来请,讲:“财发,

轩叔观察 2025-09-11 16:20:32

1983年总政主任余秋里中将回乡探亲,弟弟却避之不见,村长亲自来请,讲:“财发,你哥哥回来了,你怎么能不见面呢?”余财发置气讲:“他当了大官,从不想帮我们兄弟姊妹,还拿我当弟弟吗?”[无辜笑] 余财发为什么要躲?原因说出来让人五味杂陈,这些年来身为高级干部的哥哥从未给家里任何特殊照顾,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只要有点关系都想方设法调到城里工作,可余家的孩子们还在田里刨土。 村长听说这事亲自上山把余财发劝了回来,兄弟俩见面时,场面有些尴尬。余财发直接开口:“哥,你看咱家这个样子,你就不能帮帮忙?” 余秋里沉默了一会儿,还是那句话:“国家的钱一分都不能乱花,我的权力不能给家里用。”这话说得斩钉截铁,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其实余秋里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会是这样的选择,1914年出生在贫苦农家,15岁就参加了红军,1935年在甘肃一次战斗中,左臂被子弹打断,军医条件简陋,伤口感染严重,最后只能截肢。 失去左臂后的余秋里并没有退缩,他学会了用右手写字、吃饭、穿衣,甚至还能单手驾驭烈马,战友们都说,这个独臂将军比双臂健全的人还要能干。 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被派到石油战线,那时候国家缺油,车子烧的是木炭,飞机用的汽油都要进口,1960年大庆油田会战开始,余秋里担任现场总指挥。 在大庆的那些年,余秋里住的是干打垒,吃的是窝窝头,冬天零下三十多度还要在野外工作,有一次检查井口,他不小心掉进了泥浆池,满身油污地爬上来,第一句话就是:“设备有没有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大庆油田成功出油,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余秋里也因此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部长,后来还担任过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 可是权力越大余秋里对家人反而越“冷酷”,他的几个兄弟姐妹一直在农村务农,生活并不宽裕,按说以他的地位,安排几个亲戚进城工作并不困难,但他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1983年这次回乡余财发提出了一个具体要求:能不能帮忙把村子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当时确实有这样的政策,一些偏远山村可以整体搬迁,但余秋里还是拒绝了:“这事要按程序来,不能因为我是你哥哥就开绿灯。” 村里的老人们后来回忆,余秋里在村里住了三天,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看看,和乡亲们聊聊收成,但唯独对自己家的事情,他一概不管,临走时他给村里留下了500元钱,说是给村小学买些学习用具。 这件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但也有人不理解,有村民私下议论:“这人当了大官,连自己的兄弟都不帮,是不是太绝情了?” 余秋里曾经对秘书说过一句话:“我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服务,不能为自己的家人服务。”这句话听起来很官方,但从他一生的行为来看,这确实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晚年的余秋里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住的还是机关分配的老房子,穿的还是那些洗得发白的中山装,1999年这位独臂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网友们感慨万千: “这位将军是真清廉,那个年代的高官能这样坚持原则不谋私利,太不容易了。现在有些干部真该学学!” “理解弟弟,但也佩服哥哥,家里人想过好日子没错,但大哥身居要职,开了口子就是滥用职权,后面就难收了。” “看着有点心酸,都是穷闹的。弟弟也不是要发财,可能就是想让哥哥帮村里修条路、拉个电,这种造福乡亲的事也不算以权谋私吧?” 如果你是余秋里,你会怎么做,是坚持原则一点不帮,还是用其他方式适当照顾一下家人?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