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要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不光政府信了,连老百姓都满心期待,当地媒体更是天天喊这会是“立陶宛的黄金机遇”,结果,一场空无一物的梦,把整个立陶宛带进了死胡同。 立陶宛的“芯片梦”碎了,经济也跟着遭殃,2022年,它对中国的出口直接暴跌80%!木材、牛奶、激光设备这些传统强项,全卖不动了。 德国大公司施密特集团,因为在立陶宛设厂,也跟着倒霉,更惨的是中小企业,锯木厂没活干,工人降薪下岗;激光器企业没了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年销售额从8000多万美元直接归零,老板急得直跳脚。 台湾当局倒是“够意思”,高价买了点立陶宛的商品,可这点钱连塞牙缝都不够,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后来也承认“我们可能在处理和中国关系的问题上,搞砸了,”可这时候说啥都晚了,中国市场没了,美台投资泡汤了,连欧盟都不站台。 立陶宛为啥要干这事?说白了,就是想抱西方大腿,它怕俄罗斯,总想跟着美国、欧盟混,于是,它在对华问题上跟着瞎起哄,摆出一副“抵制中国”的架势。 问题在于,美国向来将盟友视作可利用的棋子,用后即弃;而台湾当局堪称“金元外交”的行家里手,虽擅长画饼,却难以兑现承诺。 更搞笑的是,立陶宛新总理帕卢茨卡斯尽显表里不一之态。政治层面,他佯装强硬;经济领域,却对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依赖。 他持股的锂电池公司Emus,还得从中国买电池,因为“没别的地儿买”,这种“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矛盾,暴露了立陶宛领导层的短视:国家发展不能靠政治投机,更不能靠站队换好处。 立陶宛的“芯片梦”碎,给所有小国提了个醒:在大国博弈里,别想着靠“选边站”换利益,那无异于“与虎谋皮”,中国的市场、技术、合作意愿,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得尊重人家的核心利益。 看看印度,虽然制造业起步晚,但政府政策扶持、创新生态建设,半导体产业正一步步往上爬;再看看中国,被西方制裁了,反而越干越强,成熟制程领域开始对外出口,这些例子说明,国家发展靠的是务实合作,不是政治投机。 立陶宛花了四年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它想修复对华关系,不是一句“我们错了”就能解决的,信任就像玻璃,碎了就难再拼好。 中国早就亮明底线:一个中国原则是红线,谁踩谁倒霉,立陶宛要想弥补,得拿出实打在的行动,而不是光在嘴上“示好”。 这场外交闹剧,最后受伤的只有立陶宛自己,希望其他小国能长点记性,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和平共处才是未来,在这个越来越讲究实际的世界里,没哪个国家会为一张空头支票买单! (参考资料:台海网2025-04-08——立陶宛议长质疑“对台合作”)
“中国你老实点!再不跟我们对接,我们就要发火了。” 这话不是中国说的,是立陶
【130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