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欧盟其实并不打算对俄动真格,而是把矛头一股脑儿指向中国。现在已经不是中国退不退的问题,而是中国根本没得退路。 9月8日,欧盟代表团和美国联手研究所谓“二级制裁”,理由是中国买俄罗斯能源削弱了制裁效果。 但这就是典型的倒打一耙,真正离不开俄罗斯能源的,其实正是欧洲自己。 2024年,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这几个国家的天然气进口几乎撑起了整个欧盟的消耗,法国勒阿弗尔港更是把俄罗斯气源送进欧洲的大动脉。 嘴上抵制,暗地里照买,这样的操作,怎么不让人怀疑他们对华出手只是为了掩盖自身的虚弱? 为什么偏偏在这个节点上发难?说到底,问题出在欧洲内部,法国政治乱成一锅粥,刚换了总理又倒下。 德国经济下行严重,汽车产业死死依赖中国市场,三大车企近三分之一的营收都在中国;意大利极右翼也在抬头。 眼看自己家里乱成这样,欧盟没办法提出有效的解方,于是索性把矛盾指向外部,把火力对准中国。 更要命的是,欧洲还背上了美国这份“紧箍咒”,特朗普在一次视频会议里敲打得直白:要么跟随美国,要么变成对手,这话几乎把欧洲的独立空间彻底压缩。 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怪相,他们一边继续大量进口俄气保底,一边跟在美国身后全力打压中国。 对他们来说,真要跟俄罗斯撕破脸,经济和社会都扛不住,但盯着中国下手,看似代价更轻,还能在政治上“显得强硬”。 这种摇摆式的态度,最终在9月6日的闭门会议上彻底公开化,欧盟外长博雷利干脆宣布,不会再容忍中国在能源问题上的态度模糊。 就此,中欧关系告别了“战略伙伴”的说法,彻底变成竞争和对抗。 接下来,欧盟委员会正在酝酿一份新法案,剑指中国的电动车、智能制造和高端芯片产业,打着所谓“风险可控”的旗号,实质就是为中国制造添堵。 中国反应也很快,9月5日就宣布启动对欧盟猪肉的反倾销调查,10日开始执行临时措施,后续不排除把稀土管理纳入反制。 要知道,欧洲新能源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极深,一旦供应卡住,他们的绿色转型几乎就要停摆,这才是让欧洲心里发怵的真正杠杆。 由此可见,中欧矛盾早已超出经济范畴,彻底变成政治博弈。 欧盟明明缺乏国际法和联合国授权支撑,还是跟着美国起舞,目的就是在中俄合作中向中国施压,并且限制中国企业的国际发展。 可问题是,经济逻辑早就被他们抛在脑后,中欧去年贸易总额高达8600亿欧元,按理说这是稳定和缓冲的力量,但当政客把政治意志凌驾于利益之上,再大的经济纽带也会说断就断。 历史经验早已摆在那里,外部压力从来不会让中国低头,反而会逼迫中国走得更稳更快。 如今这场由欧洲主动挑起的对抗,不仅会改变中欧关系的走向,更可能在未来重塑国际秩序。,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只能迎难而上,而不是心存侥幸。 这不是一个短期摩擦,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欧关系已经驶进不可逆的轨道,而对中国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团结、坚守并主动出击。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2025-09-09——脸呢?欧盟自己还在买俄罗斯能源,竟酝酿制裁中国】
[微风]欧盟其实并不打算对俄动真格,而是把矛头一股脑儿指向中国。现在已经不是中国
芸霄记史
2025-09-11 18:36:35
0
阅读:86